網頁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西非 - 多哥 Togo

國足遇襲3死9傷 多哥擬退出非國盃 子彈橫飛半小時 英超球星艾迪巴約險死
(明報)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兩年一度的非洲國家盃今日揭幕前夕,參賽隊伍之一的多哥國家隊卻遇上死亡之旅。載有包括英超球會曼城前鋒艾迪巴約及阿士東維拉中場沙利科在內國家隊成員的兩架旅遊巴,周五駛入主辦國安哥拉不久,便遭武裝分子亂槍掃射近半小時,造成最少3死9傷,死者分別是司機、球隊助理教練和球隊發言人,傷者包括兩名球員,隊長艾迪巴約及沙利科等球星則逃過大難。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多哥隨後宣布退出賽事,但消息未經證實;而安哥拉政府消息指,多哥會繼續參賽。當地一個分離組織已承認施襲。

多哥國家隊球員周五分別乘坐兩架旅遊巴,在警車前後護送下,從剛果共和國的訓練營地進入安哥拉北部卡賓達(Cabinda)省,準備參加非洲國家盃賽事。車隊進入卡賓達後不久,一批武裝分子突然出現,從左右兩邊以機關槍亂槍掃射巴士半個小時,旅遊巴上多人躲在椅下避子彈。

艾迪巴約(Emmanuel Adebayor)憶述事件時說:「這是我經歷過最恐怖的事件之一,太可怕了,我們只能祈禱。球隊巴士一進入卡賓達,我們便聽到槍聲。車停下來後,槍擊又持續了近半小時。之後我們無處可去,因司機已中彈身亡。我不知自己是否襲擊目標,但我知我們的隊伍及國家是目標,我不知原因」。

「槍手當我們狗般亂槍掃射」

有球員表示,若他們當時反應再慢,死傷可能更多,球員多塞維(Thomas Dossevi)說,球隊完成入境手續進入安哥拉後5分鐘,槍戰就爆發,「多名球員背部中槍,部分球員傷勢嚴重。這真瘋狂,槍手當我們是狗般亂槍掃射20分鐘。槍手戴上面罩,全副武裝……這很恐怖,我們有保安隊伍,但不足夠」。他又質疑非洲足協為何竟安排比賽在「戰區」舉行。

後備門將 後衛中槍重傷

除了旅遊巴司機當場死亡外,另有9人受傷,包括後備門將奧比利(Kodjovi Obilale)及22歲阿卡波(Serge Akakpo),他們分別腎臟中槍及背部中槍,奧比利更大量出血,另有助理教練、隊醫和記者等受傷,全被送院救治。其後一名助理教練和一名球隊發言人相繼不治。

艾迪巴約的發言人隨後向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證實,多哥球員經商討後已決定退出。多哥領隊韋盧德(Hubert Velud)向傳媒表示,安哥拉應該考慮取消整個賽事。他說:「我們到這裏是為非洲足球慶祝,但遇上野蠻行為……我們認為當局沒有認真處理此事」。

分離組織認責﹕襲擊陸續有來

當地反政府分離組織「卡賓達解放陣線」(FLEC)事後承認責任,稱襲擊的目標是護送車隊的軍警,並發表聲明說﹕「今次行動只是連串襲擊行動的開始,這將在卡賓達內所有地方繼續出現」。FLEC在2006年與安哥拉政府簽署和平協議,但近月對卡賓達內多宗軍事及外國油設施的襲擊承認責任。

美聯社/獨立報/新華社/有線新聞網絡
-
多哥國家足球隊遇襲 宣布退出非洲國家盃
(法新社)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09:05
(法新社魯安達9日電) 儘管安哥拉力圖在賽前解除安全疑慮,但多哥國家足球代表隊在遭叛軍伏擊,至少2人喪命後,今天退出非洲 國家盃足球賽(AfricanNations Cup)。

多哥政府發言人波喬納(Pascal Bodjona)說:「多哥政府已決定召回球隊。」

他說:「我們不能在這麼嚴重情況下還繼續參加非洲國家盃比賽,這是必要的,因為選手都受到驚嚇。」

據非洲足球協會(Confederation of AfricanFootball)表示,球隊搭乘的巴士在進入安哥拉動盪不安的卡賓達(Cabinda)後,遭罩頭巾槍手開火攻擊,多哥隊助理教練和發言人不幸罹難。

據稱,這次攻擊是由捲入爭取產油國獨立鬥爭的分離派組織所為。

安哥拉總理加索馬(Paulo Kassoma)在魯安達(Luanda)會晤非洲足協主席哈雅托(Issa Hayatou)時保證,參加10日揭幕的非洲國家盃球員安全無虞。(譯者:中央社王黛麗)

-
南非世界盃安全問題惹關注
(明報)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今屆非洲國家盃是今年6月世界盃舉行前最後一項在非洲舉行的大賽,今次多哥隊遇襲事件勢令外界擔心南非世界盃的安全。不過,南非強調兩國國情不同,不宜相提並論。

英超球隊侯城領隊菲爾布朗說,此事讓世人對世界盃安全「打上問號」。他稱,球員、官員和球迷的安全絕不容許有任何差池,今次襲擊事件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他說,希望麾下兩名出席非洲國家盃的球員盡快歸隊。熱刺領隊哈里列納亦形容事件令人震驚,會方應考慮取消比賽。

世盃主辦方﹕南非與安哥拉不同

逃出鬼門關的艾迪巴約亦對今次事件破壞非洲形象感到痛心。他說:「我們常說,如要得到尊重就要改變形象,但不幸地那沒有發生。我們有機會去主辦……世界其中一項最大盃賽世界盃,而現在大家看看發生什麼事?」不過,南非世界盃主辦單位則強調,安哥拉的襲擊事件是獨立事件,與南非世界盃準備工作無關,又指非洲53個國家間有很大差異,「我們不能因為安哥拉與南非位於世界同一個區而將兩者的組織與保安相提並論」。

安哥拉本想藉舉辦今屆非洲國家盃,證明國家已走出廿多年內戰的陰影,但分析指今次襲擊揭露了當地政局動盪,不宜舉辦國際賽事。據估計當地境內的分離組織多逾10個,承認施襲的卡賓達解放陣線(FLEC)只是爭取當地獨立的眾多分離組織之一。2006年,FLEC一名領袖雖與政府簽署停火協議,但FLEC以個人不代表組織為由拒絕承認,依舊藉攻擊境內軍隊、外國的油田和工人進行獨立運動抗爭。

半島電視台/英國廣播公司
-
多哥隊遇襲案安哥拉拘兩人
(明報)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08:35
安哥拉拘捕兩名叛軍成員,指他們涉嫌襲擊多哥國家足球隊導致3人死、8人傷的案件。

兩名被捕疑犯是卡賓達解放陣線的成員。安哥拉表示,希望鄰國及法國協助打擊對襲擊事件承認責任的卡賓達解放陣線。

多哥國家隊上周五乘車進入卡賓達地區時,遇到槍手襲擊,司機、多哥國家隊助教及新聞發言人喪生,另外8人受傷。爭取獨立的卡賓達解放陣線對事件承認責任。

多哥國家隊昨日乘專機返國。非洲足協宣布取消多哥的參賽資格。多哥全國哀悼三天。

(綜合)
-
艾迪巴約:非洲盃應取消 多哥申再戰被拒
(明報)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05:05
【明報專訊】多哥國家隊上周五遇襲後終決定退出今屆非洲國家盃,並已於周日提早回國哀悼,隊長艾迪巴約直言若是尊重死者的話,今屆賽事應該取消。但最終在爭議聲中非洲國家盃仍是如期揭幕,東道主安哥拉在開幕禮上大放煙花,粉飾太平,而該隊於揭幕戰在領先4球下遭馬里追成4﹕4平手。

多哥球員的車隊在安哥拉屬地卡賓達受到游擊隊槍擊,導致3死9傷,死者包括多哥隊助理教練和球隊新聞官,而他們在周日已應多哥總理要求乘坐專機返國,並將一連3天舉行悼念活動。多哥隊長艾迪巴約表示﹕「主辦大會若是懂得尊重死者的話,應立即中止今屆賽事,但非洲足協可能顧慮到半年後的世界盃,所以才堅持繼續舉行非洲國家盃,不過我們將會回到家人身邊,在祖家哀悼3天。」

稱其他球隊「反口」續參賽

艾迪巴約暗示其他球隊「反口」繼續參賽﹕「在遇襲事件後我曾聯絡同組的科特迪瓦和加納球員,他們原本對我們表示支持,更願意與我們一起退出,但最終他們改變主意繼續參賽。唯有向留在安哥拉比賽的球隊送上祝福,尤其是在卡賓達比賽的科特迪瓦、加納和布基納法索,他們仍有可能遇擊,務必要小心。」另外,多哥總統洪博亦批評非洲足協「不聞不問」:「目前為止我們仍未收到非洲足協任何慰問電話,他們更沒有提供任何保安資料讓我們評估繼續比賽的風險,所以我們只能離開。」

不過峰迴路轉的是多哥體育部長查奧卻向記者透露,已要求非洲足協把他們的分組賽押後舉行,讓多哥在數天後才重返卡賓達比賽,而英國傳媒亦引述艾迪巴約表示﹕「若在哀悼3天之後,非洲足協仍願意保留我們的參賽資格,我們將會繼續比賽。」不過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最新消息指出,非洲足協已拒絕了查奧的請求。

揭幕戰 安哥拉4:4馬里

安哥拉當局已承諾加強保安,確保類似襲擊事件不再發生。雖然實際措施未有向外公布,但在暴力威脅的陰霾下,賽事順利於安哥拉首都羅安達揭幕,球場5萬座位座無虛席,而且大部分球迷都穿上代表安哥拉的紅色和黑色服裝,不斷為主隊吶喊助威,球場內亦大放煙花慶祝。為悼念上周五多哥在卡賓達遇襲造成的3死9傷,安哥拉與馬里全體球員在賽前帶領球迷默哀1分鐘。結果安哥拉半場以2﹕0領先,及後更擴大領先優勢至4﹕0,但馬里在最後15分鐘絕地反擊,連追4球逼和安哥拉。
-
安哥拉警方:多哥足球隊遇襲案2嫌落網
(法新社)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19:05
(法新社安哥拉魯安達11日電) 國營媒體今天報導,安哥拉警方已逮捕兩名疑似攻擊多哥(Togo)足球隊的嫌犯。攻擊造成至少2人死亡。

「國家電台」(National Radio)報導,2名嫌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安哥拉飛地卡賓達(Cabinda)遭到逮捕,此地鄰近8日槍擊案發地點。

卡賓達省檢察長尼托(Antonio Nito)告訴國家電台:「已逮捕2人,一旦有更多資訊,我們會隨時公布。」

多哥足球隊的巴士自剛果駛往蘊藏豐富石油的卡賓達省時遇襲。足球隊前往當地,欲參加10日開踢的「非洲國家杯足球賽」(Africa Cup of Nations)。

多哥足球隊助理教練阿巴洛(Amalete Abalo)和發言人歐克洛(Stanislas Ocloo)都在8日的攻擊中喪生。另外,包含多哥替補守門員奧比拉勒(KodjoviObilale)在內,有9人受傷,奧比拉勒已飛抵南非進行手術。

多哥足球隊遇襲後宣布退出球賽,並在10日晚間返國。(譯者:中央社林亭儀)
-
遇襲多哥國家隊返抵首都洛美
(星島)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09:47
非洲國家盃在恐怖襲擊陰影下展開,8日在安哥拉卡賓達遇襲的多哥國家隊,已於當地時間10日晚11時返抵多哥首都洛美。

多哥隊長、效力英超曼城的艾迪巴約登機時表示,回國是為死者哀悼。球員原本想留下繼續比賽,紀念死者。但在總統和總理堅持下,決定離開。不過多哥體育部長表示,仍與非洲足協商討,是否可以稍後重返比賽。

揭幕戰舉行前,全場為死者默哀。東道主安哥拉領先4球下,最後10多分鐘被馬里連追4球,賽和4:4。

球隊是在8日乘坐巴士進入安哥拉的卡賓達地區時,遇到當地分裂勢力槍手襲擊,司機、球隊助教和新聞發言人死亡,多人受傷。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第39屆國際象棋奧賽側記:難忘漢特 難忘奧賽

第39屆國際象棋奧賽側記:難忘漢特 難忘奧賽


  兩年一屆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及國際棋聯第81屆大會已經于10月3日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的北部小城漢特-曼西斯克曲終人散,然而其間的精彩故事卻永久地留在了來自世界約145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名棋手和客人的記憶中。他們每個人都難忘這片土地,這個美麗小城,這一屆奧賽。

  漢特年輕美麗

  本屆奧賽舉辦地是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的漢特-曼西斯克自治區府漢特-曼西斯克,這裡曾經是猛馬象的生活區域,最早的居民是漢蒂人和曼西人,而11至16世紀羅斯時代對漢特人和曼西人統稱為尤戈拉人,因此這裡又被稱為尤戈拉土地。由於這裡發現了大量的石油,於是15年前,漢特-曼西斯克正式建城,如今人口已經達到了8萬。

  漢特-曼西斯克雖然年輕,但非常漂亮,建築物不高,房頂、外牆五顏六色。再加上正值深秋,白樺樹葉和灌木叢都染上了黃色、紅色,煞是美麗。中央教堂位於半山腰間,在城市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白色教堂的金色尖頂。

  位於郊區的奧賽集中居住地點是一棟高13層的奧林匹克飯店,絕對算作這裡的高層建築,奧林匹克飯店分雙子座為A座和B座。奧賽期間,周圍有警車24小時巡邏,大廳內負責安保的警察恪守職責,嚴查胸卡。不過嚴厲的外表下,他們也有通融的情況,一旦棋手忘記戴胸卡,如果向他們出示房卡也被放行。

  女性扮演主角

  女性扮演主角絕對算得上本屆奧賽的一大特色,首先是東道主漢特-曼西斯克自治區女區長科馬羅娃,她優雅美麗,風趣幽默,而且幹練果斷。從開幕式的精彩亮相,到賽場、新聞中心與參賽者和記者的近距離接觸,再到閉幕式的頒獎,這位女性都給大家留下了親切、優雅而美好的女主人印象。

  在國際棋聯主席伊柳姆日諾夫的支持下,塞爾維亞美女裁判薩娃有幸成為本屆奧賽裁判長、也是奧賽史上第一位女性裁判長。30多歲的薩娃是個金髮碧眼的單身美女,然而她工作起來卻完全沒有美女的溫柔。她為本屆奧賽制定了嚴格的賽場規定:除參賽棋手、隊長和裁判之外的其他人員一律在開賽10分鐘後離開;每輪比賽開賽前,全場上百名裁判(大多數男性)都必須向她舉手示意準備好了。這些規定都被嚴格執行。

  在申辦2014年奧賽中,挪威女總理則率領挪威團隊以95票比47票的絕對優勢擊敗了保加利亞的競爭對手,從而使挪威的特羅姆瑟成為2014年奧賽舉辦地。

  兩卡成為敗方

  國際象棋歷史上第12位和第13位世界棋王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曾是國際棋壇風雲人物,兩卡之爭在國際象棋史上留下最為精彩而經典的一頁。而在本屆奧賽上,曾因在棋盤上難分勝負而結怨已久的兩卡竟然聯手向國際棋聯主席的位子發出挑戰。大卡于今年早些時候宣布參加主席競選,而小卡則不遺余力地助陣大卡。

  9月27日,距國際棋聯投票選舉主席還有兩天時,小卡從莫斯科飛抵漢特-曼西斯克,幫著大卡做拉票工作。拉票時,小卡充滿激情地向被邀請者宣傳大卡所領導的未來國際棋聯的龐大工作規劃,向大家推薦他的基金會,允諾將給予支持方多方面的支持。但在9月29日的投票中,卡爾波夫以55票落選。小卡指責國際棋聯競選程序違法的同時,明確表示:“如果是我,我當然不會接受(指連任國際棋聯主席伊柳姆諾夫邀請卡爾波夫擔任副主席)。”

  兩卡聯手競選失利無疑是本屆奧賽的一大新聞。

  世界高手雲集

  在為期兩周里,漢特-曼西斯克市網球中心的奧賽地點成為最熱鬧的地方,兩個賽場里每天擺放650多盤國際象棋,來自145國家和地區的264支參賽隊每天都在這裡激戰。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象棋奧賽是各國和地區最看重的國際象棋賽事,也是棋手最具榮譽感的團體賽。每屆奧賽不僅吸引眾多國家和地區參賽,也對世界高手頗具吸引力。本屆奧賽世界排名前20位的高手中除印度的阿南德缺席外,其餘19人全部到場。

  其實對於高手來說,奧賽並不好打,因為11輪比賽的對手都不相同,無法做充分的技術準備,而且奧賽沒有獎金,對於習慣于安靜優越的大師賽賽場條件的高手們來說,奧賽比賽條件算不上好,因為賽場人員多,環境甚至有些嘈雜,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放棄兩年一次為國家爭取榮譽的機會。

  沒有獎金、條件不好,為什麼還要參加奧賽?曾代表中國隊12次征戰奧賽的國家隊總教練葉江川給出的答案是:為祖國的榮譽而戰。(本報記者 陳君)

西非 - 國家幾內

幾內亞選舉恩怨 墨國毒梟逞兇

西非國家幾內亞、脫離法國獨立半世紀以來、第一次要辦民主選舉,但是一直發生暴力示威事件,現在宣佈原本今天要辦的第二輪總統大選又延期;而中美洲的墨西哥,22號深夜,13名正在開派對的年輕人、疑似因為牽涉到賣毒的利益、被人槍殺。

發生槍擊慘案的民宅外,拉起了封鎖線,墨西哥警方正在裡面進行蒐證,這是這個靠近美國德州邊境的小鎮,這個月所發生的第二起集體屠殺事件,一群武裝份子22號深夜闖入正在舉行慶生派對的現場,朝著人群掃射,造成13名14到20歲的年輕人死亡,另外有15人受傷,由於當地販毒集團因為利益分贓不均,經常爆發武裝衝突,這起槍擊事件不排除跟販毒利益有關。


至於西非的幾內亞,1958年脫離法國獨立以來第一次民主選舉,因為國內暴力衝突不斷,以及政府安全部隊執法過當侵害人權等問題,宣布延後原訂24號舉行的第二輪總統大選,讓政局更加緊繃,候選人也呼籲支持者冷靜。

在此同時,還發生選民疑似遭到對方競選團隊下毒的謠言,目前已經造成1死百傷,讓兩派人馬更加劍拔弩張,大大小小衝突四起,聯合國呼籲冷靜應對,並及早確定第二輪總統大選的投票日,穩定政局。


(2010-10-24 11:56) 公視午間新聞
-
巴布亞紐幾內亞“黑耶穌”姦殺少女喝血食肉
2010-10-09 12:15:54  來源:國際線上專稿

 國際線上專稿:據《每日郵報》報道,自稱“黑耶穌”的巴布亞紐幾內亞邪教領袖史蒂文·塔裏誘騙無知信徒獻祭少女做他的性奴,將“祭品”姦殺並喝血食肉。然而,他卻在近日的審判中逃脫謀殺罪的指控,僅被判處強姦少女罪。

  史蒂文·塔裏今年38歲,他自稱“黑耶穌”,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貧困地區傳播邪教,誘騙了數千名無知村民做他的追隨者,還招募了一夥武裝分子作為保鏢。

  塔裏用所謂“神的預言”愚弄信徒,誘使他們將家裏的少女獻給他作為祭品,他將這些少女稱為“花女”,事實上這些“花女”都淪為了他的性奴。據當地村民稱,一名少女被自己的母親獻給塔裏,他將其強姦後割喉喝血,甚至把她的鮮血和她的親人分食;在另一次類似的“獻祭”儀式中,特裏將一名年僅13歲的少女綁在床上,強姦後割喉並與人分食她的血肉。

  最終塔裏被一位牧師帶領村民誘捕並交給警方,他被捕後承認,曾與430名“花女”發生過性關係,但是他為自己辯護稱,他的行為符合宗教教義,並不算罪過。

  儘管有村民證實他至少在眾目睽睽下的“獻祭”儀式中姦殺了3名少女,塔裏在審判中逃脫了謀殺罪的指控,被判4項強姦罪名成立,並將在10月末被判刑,警方稱他的刑期將非常長。一位教會發言人稱,希望時間能夠抹去這個罪惡的“黑耶穌”給村民留下的慘痛回憶。

北非 - 毛里塔尼亞

北非肥婆國鬧革命 新女性拒做圓潤美人
(2010年10月20日) [AM 730]

肥就是美,是非洲小國毛里塔尼亞的傳統習俗,滿街胖婦肥媽之外,更有不少肥妹胖娃,她們自幼遭強迫餵食,以達致「圓潤美人」標準。但一代不再受落這一套,在政府鼓勵造反下,她們向癡肥風俗說不,並爭取國際支持,發動一場瘦身革命。

年輕婦女受西方影響,近年開始「審美覺悟」,毛國政府亦開始宣傳肥胖對健康的禍害。03年,全國女性更發起「變苗條」運動,鼓勵婦女健身弗;由於當地情歌都是讚美「戀人肥得多麼動人」,衛生部還出資推廣歌頌苗條的歌曲。
15年前,毛國五成女性屬癡肥,至近年數字已降至25%。昔日所有女童均遭到強迫餵食,飽脹至嘔吐仍要強吞下各式油膩食品,甚至強迫服藥增肥。0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19歲以下女孩中,只有約一成受到填鴨式催谷;但40歲過外的女性中,此比例仍達三成以上。數據表明,年輕一代毛里塔尼亞女性不再遵守這陳舊習俗,要為健康鬧革命,正致力埋葬這個扭曲的審美觀。
-
三恐怖分子毛里塔尼亞獲死刑2010年10月22日 08:06 來源:京華時報

據新華社電 毛里塔尼亞努瓦克肖特刑事法院,20日判處“基地”組織分支“欣蓋提宣教先驅”恐怖組織3名成員死刑。

這3名恐怖分子是卡迪姆·烏爾德·瑟馬內、希迪·烏爾德·希德納和馬魯夫·烏爾德·海巴。法院認定他們為恐怖組織成員,並對毛里塔尼亞保安人員及平民實施了暴力和殺戮行動。

瑟馬內是“欣蓋提宣教先驅”恐怖組織的頭目,曾多次發動和指揮恐怖活動,而希德納和海巴于2007年12月24日在毛里塔尼亞東部殺害了4名法國遊客。

努瓦克肖特刑事法院當天還判處9名“基地”組織分支“薩拉菲宣教和戰鬥”組織成員2年至9年有期徒刑,強制勞動並處以200萬烏基亞(約合8000美元)的罰金。 (責任編輯:劉陽禾)
-
馬利總統呼吁關注薩赫勒-撒哈拉地區安全局勢
2010年10月24日 00:07:42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大小】【留言】【列印】【關閉】



  新華網瑞士蒙特勒10月23日電(記者王昭)正在瑞士西部城市蒙特勒出席第13屆法語國家首腦會議的馬利總統杜爾23日說,非洲薩赫勒-撒哈拉地區安全局勢堪憂,國際社會特別是法語國家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當地恐怖勢力蔓延。

  杜爾說,近年來非洲薩赫勒-撒哈拉地區劫持人質事件時有發生,走私和偷渡活動猖獗,來自南美洲的毒品取道該地區運往非洲其他地區和歐洲,恐怖武裝團夥在當地橫行。

  杜爾呼吁國際社會特別是法語國家關注當地局勢。他強調,打擊恐怖主義時間緊迫,有關國家應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恢復當地秩序和穩定。

  薩赫勒地帶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一個寬320公裏至480公裏的地區。近年來,該地區武裝分子十分活躍,自稱為伊斯蘭馬格裏布“基地”組織的武裝分子頻頻綁架歐美國家公民,並對阿爾及利亞、馬利和毛里塔尼亞等國邊境上的安全部隊多次發動襲擊。

  今年4月,非洲薩赫勒-撒哈拉地區7國曾在阿爾及爾召開軍隊參謀長會議,研討共同打擊地區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活動。

-
泛非公路網規劃:非洲未來發展方向2010年10月20日 17:14 來源:商務部

第二屆“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NEPAD)”基礎設施峰會在南非召開。

會上,再次詳細介紹了泛非公路網規劃(Trans Africa Highway——TAH),該規劃總長共計56683公里,由UNECA、ADB、AFRICAN UNION和各個地區協會組織共同開發,包括三縱六橫共9條跨國公路。三縱(從北至南方向)分別是:TAH2,從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經尼日至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全長4504公里;TAH3,從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經查德、中非、剛果(布)、民主剛果、安哥拉、奈米比亞至南非的開普敦,全長10808公里;TAH4,從埃及首都開羅經蘇丹、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尚比亞、辛巴威、波札那至南非開普敦,全長10228公里。六橫(從西至東方向)是:TAH1,從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沿西海岸北上,經毛里塔尼亞、西撒哈拉、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至埃及首都開羅,全長8636公里;TAH5,從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經馬利、布吉納法索、尼日、尼日利亞至查德首都恩賈梅納,全長4496公里;TAH6,從查德首都恩賈梅納經蘇丹、衣索比亞至吉布地首都吉布地,全長4219公里;TAH7,從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沿西海岸南下,經甘比亞、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至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全長4010公里;TAH8,從尼日利亞的拉各斯經喀麥隆、中非、民主剛果、烏干達至肯亞的蒙巴薩,全長6258公里;TAH9,從安哥拉西部港口城市洛比托經尚比亞、民主剛果、辛巴威至莫三比克東部港口城市貝拉,全長3523公里。

泛非公路網將以各國現有的公路為基礎,重點是現在尚未連通的區域。儘管由於投資巨大,各國的政策管理措施也不同,加上某些地區局勢動蕩,該規劃的實施面臨諸多挑戰,但這是非洲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

(責任編輯:劉陽禾)
-
基地組織用5名人質威脅法國廢除布卡罩袍禁令
2010-10-12 14:49:31  來源:國際線上專稿

國際線上專稿:據《每日電訊報》報道,基地組織北非分支用釋放5名在尼日綁架的法國人質作為條件,要求法國政府廢除布卡罩袍禁令。

  基地組織北非分支“伊斯蘭馬格裏布基地組織”在尼日綁架了7名人質,並將其帶至鄰國馬利。這7人中包括5名法國人和2名非洲人。基地組織近日向法國政府提出釋放5名法國人質的條件,即廢除布卡罩袍禁令,此外還包括700萬歐元贖金和釋放法國關押的伊斯蘭武裝分子成員。

  據報道,法國政府上周跨越最後一道法律障礙,通過了布卡罩袍禁令,並將於明年初開始實行這項法令,屆時穿戴穆斯林罩袍的女性將面臨入獄監禁的懲罰。基地組織曾多次宣佈將對推出此項禁令的法國政府作出“可怕的報復”,這一次就將釋放5名法國人質作為威脅條件。

  然而,法國情報部門表示,基地組織的條件並不現實。情報部門接受法新社採訪時稱,與基地組織進行的初步接觸並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因為綁架者提出的釋放條件包括廢除布卡罩袍禁令,釋放關押在法國、毛里塔尼亞等國的組織成員,這些條件並不現實,馬利和法國政府根本不可能接受。
-
驻毛里塔尼亚使馆举行国庆61周年招待会

时间: 2010-09-30 09:17:20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内容摘要: 2010年9月28日晚,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张迅在新落成的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毛当地媒体对招待会进行了报道,毛官方报纸全文发表了张迅大使的国庆书面讲话。

  2010年9月28日晚,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张迅在新落成的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毛里塔尼亚经济与发展部长塔赫、中等与高等教育部长巴亚、装备运输部长布布、水利部长阿博耶、政府秘书长乌斯曼、外交与合作部秘书长法基赫及参众两院议员、政府各部委官员、毛中友协成员、工商会负责人、各界友人、各国驻毛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中资机构、援外专家、中文教师、华侨华人代表等300余人出席。


张大使与部长们亲切交谈 奏两国国歌

  张大使在致辞中说,新中国成立61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张大使说,

  今年也是中国和毛里塔尼亚两国建交45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和巩固。中毛两国成为彼此信赖、真诚相待的朋友。今后,我们与毛一起将中毛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新的更高阶段,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张大使与友人畅谈中毛友好 梁玎玎参赞与友协主席等合影

  招待会气氛隆重热烈。来宾们对中国建国61周年表示祝贺,高度赞赏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中毛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毛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无私帮助和支持,衷心祝愿中国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希望毛中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深化两国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毛当地媒体对招待会进行了报道,毛官方报纸全文发表了张迅大使的国庆书面讲话。

推荐给朋友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9/30/content_4564874.htm

印度政府运动会前驱逐街头小贩被判违宪

印度政府运动会前驱逐街头小贩被判违宪
2010-10-24 05:45:06 来源: 新京报(北京) 跟贴 233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印度最高法院近日正式作出裁决,禁止政府基于各种行政决策,剥夺街头小贩诚实经营的权利。此前,印度新德里政府在英联邦运动会前驱逐小贩。

一名印度小贩在自己的水果摊车下躲雨。印度最高法院20日判决:政府不得剥夺街头小贩诚实经营的自由和尊严

阿宾德·辛格

新京报10月24日报道 10月20日,对于印度全国城市街头上千万艰苦谋生的小摊贩而言,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印度最高法院正式作出裁决,禁止政府基于各种行政决策,剥夺街头小贩诚实经营的权利。这一裁决,也令44岁的阿宾德·辛格倍感欣慰,今年6月,正是他领导的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将新德里市政府告上最高法院,因为后者准备在英联邦运动会前驱逐小贩。经过4个月的法庭斗争,正义最终站在了印度上千万街头小贩一方。

“颁布法律保护整个街头小贩群体,这是政府的宪法责任,”辛格说。日前,他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在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街头小贩都是社会底层人员谋生的主要手段,他们也往往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益最容易被侵犯的对象。而在印度,这些小贩们并不孤单,一个全国性维权组织——“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多年来一直代表印度上千万小贩,通过各种途径,向政府表达诉求,维护小商贩的合法权益。

最近,“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成为印度舆论关注的焦点。因为新德里政府准备在10月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前驱逐街头小摊贩,联合会遂代表印度全国五百多个小贩组织,将新德里市政府告上印度最高法院。联合会方面指责新德里当局驱逐小贩,却没有制定为街头小贩寻找替代生计的恰当政策。

小贩组织状告政府

联合会项目经理穆库特·萨尔玛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叩响最高法院的大门,我们迫切需要制止针对街头小贩的暴行,并寻求永久解决他们问题的办法。”在诉至最高法院前,联合会已经同新德里市政府进行了多次交涉。联合会协调员阿宾德·辛格说,从2009年3月到2010年5月,联合会方面与新德里有关当局举行了一系列接触,举行了12次会议,希望能够合理解决新德里的街头小贩问题,但是却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当政府决定,新德里所有的街头小贩都必须在英联邦运动会前被驱逐时,我们感到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辛格说。

当谈判不能说服新德里市政府时,最高法院成为联合会维护小贩权益的最后靠山。今年6月,最高法院接到了“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的上诉。

“宪法保障街头叫卖”

10月20日,尽管英联邦运动会已经结束,也有不少小贩被赶出了新德里,但辛格却等到了最高法院鼓舞人心的判决。这份有最高法官甘古利起草的判决书写道:“街头叫卖是人们谋生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需要贯彻一项成文法来规范街头小贩,而非打压。”这意味着,街头小贩赢得了这场官司。

判决说,同行人的自由行路权一样,街头摊贩的谋生权利同样需要保障,“政府需要保障两者间的平衡……而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合理的规范,才能使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权利达成平衡。”

判决认为,目前,的确存在着一些妨碍小贩基本权利的行政规划和政策,但即便如此,小贩们诚实经营的自由和尊严也不可剥夺。

“不能因为路边摊贩贫穷、无组织,就让他们应享有的这些基本权利处于混乱状态,也不能用不断变化的行政规划来决定他们的基本权利。”判决说。

最高法院的判决还要求,印度政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实施相关法律,保护路边摊贩。“到2011年6月30日,必须通过一部法律,规范路边摊贩以及他们的基本权利。”

甘古利在判决中还援引印度另一名宪法法官的决定称,街头叫卖是印度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

“颁布法律保护整个街头小贩群体是联合政府的宪法责任。”在获知上述判决时,阿宾德·辛格说。

穷人谋生的自然选择

印度全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街头小贩,活跃在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晨奈、班加罗尔等大城市。绝大部分街头小贩都是贫困的当地居民、失业的产业工人或者来自其他邦的流动民工。《印度快报》则报道说,因为门槛低,投入低,摆小摊是因贫穷涌入城市的人们谋生的自然选择,“无论他们是做什么,理发、卖杂志,卖冷饮还是驱蚊片,他们都满足了这个城市重要的需要,他们不是乞讨者,他们是让市场变得活跃起来的服务商。”

但是,在印度传统的社会阶层划分中,街头小贩长期被视为地位较为低下的人群。不少官员和城市居民也认为街头小贩的存在造成了城市秩序的混乱。“对小贩充满敌意,并不是当前印度的一个新现象。”《印度快报》说,“尤其是城市管理机关,白领阶层以及富人们。”

对此,辛格并不同意。他对本报记者说,“印度城市今天的混乱状况并不是因为街头小贩,而是因为印度毫无规划的快速现代化进程,以及并未将贫困人口包括进来的城市发展计划。”

在辛格看来,城市化的确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现象,印度的城市毫无争议地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辛格认为,印度的城市并没有为解决贫困问题作好准备。

辛格强调,街头小贩以合理的价格、在便利的地点向城市人口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几乎每个印度的城市居民都从小贩那里买过东西,然而,小贩为城市发展出了力,但自身却被城市边缘化,这是很讽刺的。”

“应当将非正式经济部门融入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中。每个社会体系都必须迎合其成员的需求,让他们能够生存。”辛格说。

“向僵化的政策挑战”

而谈到新德里为举行英联邦运动会而驱逐街头小贩,辛格说,这“非常令人震惊”。他说,在过去2个月里,为了迎接运动会,印度有27.5万穷人和弱势群体失去了生计,其中包括大量街头小贩。“没有了赖以为生的微薄收入,他们的生活比过去更糟糕了。”

辛格说,在英联邦运动会前夕,新德里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驱逐行动。在这次驱逐中,一名小贩被警察逮捕,在被关押期间,他遭到了虐待,最终导致他心脏病发身亡。这一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抗议。“在新德里的许多地区都有成千上万的小贩被驱逐,他们还被威胁不得返回。”

辛格说,这些问题引起了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的极大重视,过去2个半月来,该组织举行了多次抗议活动,并向相关部门递交了备忘文件。在英联邦运动会召开前夕,该组织还向伦敦英联邦运动会秘书长递交了公开信。直至将新德里市政府告上最高法院。

“我们决心挑战过时的法律、僵化的政策和威胁到街头小贩生计和民主权利的种种做法和态度。”辛格对记者表示。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马晶

■ 背景

小贩组织推动国家决策

“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成立的时间只有12年,但在印度却已经拥有了全国性影响力。今天,联合会拥有540个成员组织,其中大部分为街头小贩组织,成员达37万。

辛格对记者介绍,在成立的最初5年里,这个联合会只是20个组织和一些社会企业的网络。2003年,为了团结分散的小贩组织,保护1000万印度街头小贩的利益,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正式成为一个注册组织。

辛格说,联合会的主要工作方式是与各种社会人士、社会组织保持联系。“我们鼓励和支持陷入困境的小贩在法庭上提出诉讼,我们本身也提出公共利益诉讼,同时还提醒其他相关组织这样做。”

联合会还大力倡导立法保护街头小贩的利益,并经常与政府就相关问题展开对话。在联合会的推动下,2004年1月,印度政府通过了《街头小贩国家政策》。基于这一全国性政策,7个邦政府也制定了关于街头小贩的地方性政策。

《街头小贩国家政策》通过的1月20日,也被联合会确立为“街头小贩日”,其成员组织都会在这一天组织活动,以此加强小贩之间的团结,并提醒决策者和政府官员,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街头小贩的政策。

■ 人物

阿宾德·辛格

44岁的阿宾德·辛格幼年时代生活在比哈尔邦东北部的卡迪哈尔地区。


还是个孩子时,辛格就经常看到他的那些从事小贩职业的邻居和朋友频频遭到驱逐,这令他十分困惑。从德里大学毕业后,辛格便开始从事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工作。1996年,辛格成立了NGO组织Nidan,致力于启蒙弱势群体、并保护穷人权益。1998年,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成立后,辛格担任协调员至今。由于为印度社会和弱势群体作出的贡献,2008年,辛格被授予了印度“年度社会企业家”奖。

颁布法律保护整个街头小贩群体,这是政府的宪法责任。

——印度全国街头小贩联合会协调员辛格

http://news.163.com/10/1024/05/6JO572LB0001121M.html

國際滅貧日﹕看見亞洲最窮國的精神富足(明報)

國際滅貧日﹕看見亞洲最窮國的精神富足(明報)

國際滅貧日﹕看見 亞洲最窮國的精神富足

文 趙善榮、蔡頌恩 ( 公平點 @ 香港公平貿易動力的工作人員 )
(明報)2010年10月17日

在世界滅貧日的前夕,我們走訪了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孟加拉。這是一個港人感到似熟悉又陌生的國度,由於連年受到水災困擾,令孟加拉彷彿就是天災的同義詞。不過當我們深入這個人口多達1.6億、人均年產值卻只有520美元的國度,卻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

市集熱閙顯充沛生命力我們乘巴士從首都達卡,經過8小時的旅程到達北部城鎮剎浦爾,沿途所見儘管只是簡陋平房小鎮,卻不乏熱閙的市集和熙來攘往的車群人群,令人感覺到強烈的社區活力和生命力。位於剎浦爾附近的鄉郊,均是一片片綠油油的農地,原來這裏的土地相當肥沃,一年還能產出三造稻米。

經過初步了解之後,我們才知道這裏原有不少難民營,附近一帶住了大量巴基斯坦人後裔。1971年孟加拉(原稱東巴基斯坦)爭取脫離巴基斯坦獨立,結果造成嚴重的流血衝突和人命傷亡,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滯留在孟加拉,被巴基斯坦拒絕接收,他們及其後裔便一直過著二等公民的生活,在赤貧的邊緣上掙扎求存。

社會等級制加劇貧富懸殊在孟加拉,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均是主要的宗教。和印度一樣,孟加拉存在著嚴苛的社會等級制度,在殖民統治和政治動盪中反而更加鞏固,令貧富懸殊的情况變本加厲。難民是沒有任何土地的賤民,只能通過當地的印度教廟,租得小片土地耕種和搭建茅屋,又或幫地主打散工,沒有半點穩定的生活保障。從這個小小的事例可以看到,貧窮和苦難不但源自物質條件,更加根源於社會結構性的問題。

不過,在探訪參與公平貿易的生產小組後,我們卻又有更深一層的體會。那天傍晚當我們到達布藝編織中心,已超過廿多名婦女下班時間一個小時,但她們還是相當熱情的歡迎我們,有講有笑地講解她們的工作,然後又親切拉著我們合照,彷彿已忘記了要趕回家煮飯和做家務。

原來她們當中有3人是領袖,是由組員互選出來的;不過無論是領袖和組員,都是受過極少教育的難民後裔,但皆能通過翻譯,充滿自信和我們這些陌生訪客暢快交流。在她們身上,我們不但看到團結互助迎接生活挑戰的可貴,更看見了在物質極度貧乏下,精神生活也有富足的一面。

物質貧乏無礙精神富足

次天我們進一步走訪當地農村社區,那裏有從事草編和藤編的小組,儘管工作環境十分簡陋,但近廿名婦女均在聚精會神、一絲不苟地工作,盡顯專業和團隊合作的精神。我們又到其中一戶探訪,女主人由於要照顧患病丈夫,因此只能把編織帶回家做,同時兼顧家中一切事務,為此收入肯定大受影響。從她的茅屋所見,內裏空空如也,確真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但女主人還是很熱切地招待我們,請我們吃這喝那,在她的眼裏,幾乎看不到任何為生計而焦慮的神色。
上述見聞讓我們城市人大開眼界,看到的不是雄奇壯麗的旅途景色,而是意料之外的人文風景。不久將來,我們會通過孟加拉的公平貿易機構,向上述生產小組引進產品,將她們的故事和心血創作帶給香港市民。毫無疑問,我們的購買對於改善婦女的物質條件,只是杯水車薪;但我們更看重精神上的意義,那就是為婦女賦權和帶來生活的希望,從而亦令香港的消費者,更加深思市場和消費背後的意義。

註﹕聯合國自1993年起將10月17日定為國際滅貧日,世界各國不同背景、不同年紀的人士,將於當日舉辦活動推動滅貧工作、堅定消除貧窮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