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與警察局打交道 老幫中國人打官司
科威特有個“賽老師”
賽義德老師
宋念申攝
本報赴科威特特派記者 宋念申
科威特“伊斯蘭文化中心”是一個半政府半民間性質的機構,它免費向在科威特的外國人介紹伊斯蘭文化,輔導外國人學習阿拉伯語,在科威特,它有著很高的聲望。記者聽說其中還有兩個中國教員,便帶著好奇心來到這里,接待的人看到記者來自中國,立刻幫我聯系“賽義德”老師。几個小時后,我見到了這位來自海南的穆斯林教師“賽義德”。
“賽老師”本名陳昭亮,到科威特6年多了,一直用他的阿拉伯文名字,這里的中國人也就順口叫他“賽老師”。
賽義德1983年受國家民委選拔,到位于北京牛街伊斯蘭教協會的經學院學習,主攻阿拉伯語與伊斯蘭教教義。1988年畢業后分配到海南三亞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局,做少數民族地區的工作。1989年,他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去沙特阿拉伯自費留學,在那里呆到1996年。第二年,他知道科威特的伊斯蘭文化中心正在招收中文教員,待遇比較優厚,便過來應聘了,這一呆就是6年。
伊斯蘭文化中心的經費一部分來自政府撥款,另一部分來自大家族的捐助。因此在這里上課、培訓全都是免費的,而且還提供學生乘出租車來這里上課的費用,有時連飯都管。因為有個熱心腸的賽老師在這兒,這里還成了國內個體打工人員相當信賴和依靠的“中國人之家”。
賽義德說,自己在這里的主要工作,一是教授中國人阿拉伯語,讓他們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用語﹔再就是為中國人提供免費服務,當翻譯及顧問,解決麻煩。他說自己最常打交道的地方就是法院和警察局。
上周有10個中國工人,因為護照沒帶在身上,結果讓科威特警察當作沒有國籍者抓了起來。賽義德聽說后,在電話里不停地和地方警察局交涉。幸好在10個人里有6個能夠記得自己的護照號碼,警察可以通過聯網的計算機查到他們的情況,而且又鑒于賽義德所在的伊斯蘭文化中心的名聲,破例放這10個人回家,那時已是凌晨1點了。賽義德說這樣的事情只是打打電話就解決了,可算是極為順利的了。
中國人在科威特,尤其是作為個體打工者,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語言不通和不熟悉當地情況,賽義德總要耐心地講解,很多時候還幫著打官司。前不久,他剛剛結束了一個長達3年的案子。一位大連人受另外一中國人的騙來到科威特,后來走投無路,持凶器砍傷了騙他的人。按照科威特法官的判決,這案件屬于“謀殺”,要判15年徒刑。賽義德反復向被告律師解釋,是被告后來把原告送到醫院,醫院得出了“沒有后遺症”的結論,而且原告確實出于氣憤才這樣做的。結果法院反復考量,把事件定性為“打架”,判了被告5年徒刑。科威特有個傳統,埃米爾對5年以下的徒刑實行自動減免50%刑期───這就只有兩年半了。賽義德又幫被告出具証明,証明他在監獄里表現不錯,應該予以減刑───就這樣,本來是15年徒刑的案子,現在只剩了很短一段時間。
類似的情況還包括一個中國老醫生在科威特學校門口無照行醫,被舉報并扭送警察局。在科威特,無照行醫是重罪,也是15年的徒刑。情急中那個中國人找到賽義德,賽義德又是經過一番解釋溝通,并讓中國醫生准備了在中國行醫的執照、公証書等等,終于化解了這一事件。
“每年,光這樣的事情就有四五十件”,賽義德對我說,“中國人在這里遇到的麻煩很多,而我們每次提供的幫助都是免費的”。
越來越多的人找到賽義德,把他當作一種依靠。現在科威特形勢比較緊張,很多人也都希望得到賽義德的幫助。賽義德則與當地華僑協會和中國大使館聯系溝通,做一些准備性的工作,據悉,現在在賽老師這里登記的華人有100多名。
“幫助中國人打官司快成了我的個人愛好了”,賽老師略帶自嘲地說。當記者問他,在戰爭前線工作是否感覺緊張時,他回答說并不太緊張,自己是穆斯林,穆斯林相信許多事情是前生注定的,所以沒有必要太過恐懼。而且他也相信中國大使館能夠及時向他,并通過他向其他華人通報信息,提供必要的援助。▲
《環球時報》 (2003年04月04日第八版)
-
回應 :
戰場是一個分秒必爭的地方,沒有人能夠保證下一秒能否生存.而邊防地區更甚.難得有一位會操阿拉怕語又是伊斯蘭教的信從在當中作一個中間人,在傳譯中,沒有詞不達意和偏幫其中某一方,反而把兩地的差距拉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