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關於孟加拉的羅興亞人 (by 無國界醫生)

資料來源:無國界醫生 2007/04
羅興亞人是誰?

羅興亞人(Rohingya)是緬甸的少數回教族裔,主要聚居於緬甸的若開邦北部,與鄰國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ar)地區,關係密切。在過去三十年,羅興亞人不斷從緬甸逃到孟加拉,成為當地的難民或非法移民。

他們為何逃離緬甸?

目前,約有六十四萬名羅興亞人居於若開邦北部,他們被緬甸政府剝奪公民權利,成為無國籍人士。據羅興亞人所述,他們飽受政府的嚴苛壓迫,包括被限制出入、強迫勞動、沒收土地,甚至結婚和生育也受到限制。

流徙到孟加拉的情況始於何時?

除了持續不斷的人口跨境遷移,羅興亞回教族裔曾分別在一九七八年(約二十萬人)和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期間(超過二十五萬人),兩次大規模經海路前往孟加拉。自一九九二年至今,已有約二十三萬名羅興亞人被強迫遣返緬甸。

在孟加拉,他們居於何處?

目前,約有二萬六千名羅興亞人居於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簡稱「聯合國難民署」,即UNHCR)設立的兩個難民營——「庫圖巴朗」(Kutapalong)和「納亞巴亞」(Nayapara)。此外,約有七千五百人棲身於泰爾(Tal)臨時營地,並估計有二千五百人居住在沙拉普(Shamlapur)的海灘上,另有部分羅興亞人(十至二十萬人)成功融入孟加拉當地社會,大多居於科克斯巴扎爾、班多爾班(Bandarban)和吉大港(Chittagong)地區。

他們為何最終棲身於泰爾臨時營地?

泰爾營內大部分居民本來擁有難民身分,並在聯合國難民署管理的難民營內生活。後來,他們被強迫遣返緬甸。為了躲避在緬甸持續不斷的剝削和虐待,他們再次逃亡,並半融入孟加拉社會。在二零零二年,緬甸政府發起名為「Operation Clean Heart」的軍事帶領行動,迫使很多人逃離家園。此後,他們便在代格納夫的首個臨時營地安置下來。在二零零四年,這批為數約四千五百名的羅興亞人,被迫遷徙到目前的營地,其後仍有不少羅興亞人相繼遷入,因為他們認為營地的生活較在孟加拉城鎮或村莊更有保障,可免受虐待、剝削及歧視。

他們在孟加拉的地位如何?

孟加拉並非一九五一年聯合國難民公約的簽署國,但棲身在兩個聯合國難民營內人,已獲登記為難民(另有五千人未獲登記),一直在營內生活多年。他們屬一級難民,獲聯合國難民署和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提供援助。然而,泰爾營的居民獲當局界定為非法經濟移民(illegal economic migrants),無法享有權利,但當局對他們似乎仍採取容忍的態度。

泰爾營的生活環境如何?

泰爾營可說是一片彈丸之地,全長只有八百米,闊三十至五十米,糧食和飲用水都相當短缺。營地沿著公路延伸,就在河流的旁邊,營地內環境污穢不堪,且過度擠迫,營舍由木塊和膠帆布等簡陋物資搭成。雨季期間,有百分之七十九的營舍被淹浸。根據計算所得,每名泰爾營居民的平均生活空間,僅逾五平方米,與最接近鄰居的平均距離為一點二米,根本沒有土地可供耕種等用途。至於由聯合國難民署設立的營地,生活環境較佳,居民擁有較廣闊的空間,並可獲分派食物和接受基本教育。

無國界醫生為何在營內提供援助?

在二零零六年四月,無國界醫生為泰爾營進行評估,發現營地簡陋骯髒的生活環境,容易誘發腹瀉、呼吸道感染和營養不良等疾病,使居民的健康指標處於令人憂慮的水平。無國界醫生遂於臨時營地附近,開設診所及營養治療中心,開放予任何人士使用,當中約有百分之四十五的病者為泰爾營居民,他們尤其受營養不良及疾病困擾。現時,診所每日處理超過一百四十宗診症,而營養治療中心則每日為四十多名小童提供餵食治療。無國界醫生亦於沙拉普海灘開設診所,每周診症一天,同時在兩個聯合國難民營內設立住院部,為當地難民提供醫療服務。

無國界醫生在孟加拉的救援工作

一九九二年,超過二十五萬名羅興亞難民,為逃避緬甸政府的暴力壓迫而逃到孟加拉,促使無國界醫生在同年展開緊急救援工作,並繼續在納亞巴亞難民營提供醫療援助,達數年之久。二零零二年,無國界醫生召開十周年會議,但其後因與聯合國難民署及孟加拉政府出現分歧,無國界醫生遂於二零零三年撤離納亞巴亞難民營。
另一方面,自一九九九年起,無國界醫生亦一直在吉大港山區,為當地居民提供援助。數十年以來,孟加拉政府和當地叛軍經常發生衝突,導致區內原著民飽受歧視,並被邊緣化。今年,無國界醫生已逐步將Khagrachari和Rangamati地區北部的多個診所、瘧疾治療中心及外展工作站,交由衛生部接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