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貧文 4 - 泰爾臨時營地:任何人都不應被允許過這種生活

泰爾臨時營地:任何人都不應被允許過這種生活
羅興亞人從緬甸逃往孟加拉尋求庇護
資料來源:無國界醫生
二零零七年五月

簡介
「這裡的生活歷盡艱辛,到處充滿傷痛。」
(一名居於泰爾營的十四歲母親有感而發地說,
其嬰孩正在無國界醫生的營養治療中心接受治療)

羅興亞人(Rohingya)本來居於緬甸,但在那裡,他們不獲承認為公民,成為無國籍人士,而且被強迫勞動和沒收土地,即使出入、結婚和生育也受到限制。他們為逃離自己國家的歧視和迫害,逃難到鄰國孟加拉,但發現仍是無處容身。他們在當地申請難民身分被拒,只能在一片不歡迎他們的土地上掙扎求存。

在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期間,約有二十六萬名羅興亞人從緬甸若開邦北部(Northern Rakhine State)逃到孟加拉,棲身於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的數個難民營內。在一九九四年,縱使緬甸的情況並無明顯改善,不少羅興亞人亦被強迫遣返。此後,逃到孟加拉的羅興亞人不再獲政府承認為難民。目前,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簡稱「聯合國難民署」,即UNHCR)在該區設有兩個難民營,分別位於「納亞巴亞」(Nayapara)(一萬六千零十名難民)和「庫圖巴朗」(Kutupalong)(一萬零一百四十四名難民)。

無國界醫生早在多年前,已前赴科克斯巴扎爾,為當地的羅興亞人提供援助。 二零零六年春季,我們在泰爾(Tal)臨時營地進行評估,發現營地過於擠迫,糧食和食水都相當短缺,而且醫療服務十分有限。因此,無國界醫生決定在代格納夫(Teknaf)重新展開救援項目。

本報告敘述無國界醫生關注羅興亞人在代格納夫,尤其是泰爾臨時營地的生活環境,以帶出有關情況對人民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

無國界醫生呼籲聯合國多個機構、國際捐贈團體及所有相關的非政府國際組織聯手合作,協助孟加拉政府尋求一個持久的方案,徹底處理這個已遺留了十五年的問題,而非撒手不理,以為問題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事實上,羅興亞人需要得到適當的安置 ── 任何人都不應被允許過著這種生活。

泰爾臨時營地

「在這種過於擠迫和欠缺衛生環境下,你會不斷嗅到潮退泥土、廁所和排泄物混在一起的污濁氣味。當你進入一個只有三米長、兩米闊的營舍,你難以想像竟然住著一家五口。活在這裡根本沒有私隱、寧靜和尊嚴。」
(代格納夫的無國界醫生護士Jane)

泰爾臨時營地內的大部分居民本來擁有難民身分,並在聯合國難民署管理的難民營生活。其後,他們被強迫遣返緬甸。為了躲避不斷的剝削和虐待,他們再次逃亡,並半融入孟加拉社會。在二零零二年,緬甸政府發起名為「Operation Clean Heart」的軍事帶領行動,迫使很多人逃離家園。此後,他們便在代格納夫鎮內的臨時營地上安置下來。

二零零四年,約四千五百名難民遷徙到目前的營地,其後仍有不少羅興亞人相繼遷入,因為他們認為營地的生活較城鎮或村莊安全,可免受虐待、剝削及歧視。

現時,在泰爾營的居民被視為非法經濟移民(illegal economic migrants),只獲賦予少數權利,但政府有關當局對他們的出現,似乎採取容忍的態度。

過度擠迫的生活環境

在泰爾臨時營地內,每個家庭平均擁有約五點一名成員,但一個營舍最多竟可容納十二人居住。營舍以行列方式搭建,彼此間僅以膠帆布或麻包袋分隔,兩行之間則僅留有約一點二米闊的通道。

營舍的底部則以泥作鞏固,避免受水災影響而倒塌,但需不時置換新的泥土。然而,有一成營舍飽受潮漲困擾;在雨季期間,有七成九的營舍均會被洪水淹浸。

泰爾營位於納夫河(Naf River)的河堤,毗鄰連接代格納夫與科克斯巴扎爾之間的主要公路,在代格納夫鎮以北七公里的範圍。營地全長只有八百米,闊三十至五十米。在二零零七年三月,根據無國界醫生進行的最新人口統計,估計現時有七千六百四十人居於一千五八十九個營舍內。

事實上,以泰爾營目前的規模來說,根本不適宜、也不足以容納如斯龐大的人口,特別是由於當地處於河流和公路之間。

惡劣的食水及公共衛生情況

營地內沒有鑿井,所以無法提供潔淨飲用水。雖然居民曾嘗試在營地內找尋水源,但結果只發現含咸水的管井。因此,食水的主要來源是距離營地二百至五百米的五個水壩(儲存地面水)。在乾旱季節,其中兩個水壩會乾涸。目前,無國界醫生已分別在營地以北約二百五十米及五百米的位置,開鑿兩個能供應潔淨飲用水的管井。

在無國界醫生還未展開救援時,泰爾營地內並沒有廁所。有見及此,無國界醫生在營地內建設一百七十七個廁所(包括一百三十三個普通廁所和四十四個兒童廁所)。此外,一個伊斯蘭救援組織亦建設十個廁所。換句話說,現時平均每四十人擁有一個廁所,但長遠而言,仍遠低於聯合國訂立每二十人擁有一個廁所的標準。可惜,營地已沒有額外的空間可用。

隨著無國界醫生展開救援,營地內的食水和公共衛生情況已見改善,感染經水傳播的疾病的情況,亦大為減少(腹瀉個案已由二零零六年五月的百分之十六,降至本年首三個月的百分之七)。然而,整體食水和公共衛生情況仍不適宜長期居住。

二零零七年五月十四日,科克斯巴扎爾近岸颳起龍捲風,其後出現狂風暴雨,潮波高達一米。雖然鄰近地區的房屋受損程度並不嚴重,而且未有傷亡報告,但泰爾營的居民卻苦不堪言。在此之前的兩星期,營地已受風暴吹襲,而這次龍捲風,令情況更加惡劣,導致一百一十個營舍受損,另有十一個完全被摧毁。

由於潮滿及其後潮水持續高漲,有三百一十個營舍長時間出現水浸。潮濕的居住環境令居民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另外,由於出現結構性破壞和溢流問題,營地內的所有廁所均無法使用,增加感染腹瀉的風險。

至於泰爾營內的管井,則受外來水的污染。雖然這些管井只供應咸水,但居民過往仍用作清洗之用。現時,居民必須前往更偏遠的地方提取無受污染的水,導致每戶可用水量減低,增加患皮膚病的機會。

生活環境欠佳所引發的健康問題

無國界醫生在泰爾營附近開設的Damdamia診所,為營地居民和孟加拉人民提供醫療服務。來自泰爾營的求診者之中,最常見疾病是呼吸道感染(佔個案總數的百分之四十點四),這可能是與他們的居住環境過分擠迫,而且氣候寒冷潮濕有關。

此外,營內居民感染腹瀉和蠕蟲類疾病的比率(分別約百分之七點一及百分之二點三),較當地居民(分別佔百分之三點九及百分之一)為高,這可能或因營地的公共衛生情況非常惡劣所致。

過去三個月,亦有十九名營地居民因交通意外而在無國界醫生的診所接受治療,當中大部分為兒童。我們認為,營地靠近代格納夫通往科克斯巴扎爾的公路,是釀成交通意外的主因,這亦突顯了營地並不適宜居住的問題。

食物與營養

二零零六年四月,無國界醫生在泰爾臨時營地進行快速健康評估,發現年齡介乎十二至五十九個月的兒童,出現嚴重營養不良的比率約為百分之二,而整體急性營養不良的個案已超越警戒水平(約百分之十五)。

二零零六下半年,共有六百六十五名小童入住無國界醫生的營養治療中心,其中,中心每月平均接獲十宗嚴重急性營養不良及約八十三宗中度營養不良的新症個案。

一年過後(即二零零七年四月),在泰爾營進行的新一輪營養評估顯示,整體急性營養不良比率大幅下降至百分之七點四 。雖然數據明顯改善,或許反映無國界醫生的營養治療工作具有成效,但有關情況,仍需密切監察。

根據營養評估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四十點二的小童曾入住(不論過去或目前)營養治療中心一次或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女童營養不良的比率較高,這或許由於當地社會仍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故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男童可較女童優先獲分配食物。

羅興亞人缺乏糧食和生計的情況,確實令人憂慮。由於營地空間狹小,沒有額外土地可供耕種或畜牧,居民難以自給自足。除了無國界醫生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營養治療的食品外,便沒有其他非政府組織或聯合國機關向他們派發一般糧食,只有一些伊斯蘭組織或清真寺偶爾派發肉類、食米和木豆。

以女性為戶主的單親家庭 情況最堪虞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至二零零七年二月期間,有十五名小童入住營養治療中心,其中便有十四名是來自泰爾營內,女性為戶主的單親家庭,比率高企的情況實在值得關注。

泰爾營的羅興亞男性大多撇下妻兒,到營外四處尋找工作。他們大部分以捕魚為生,需長時間外出,部分甚至遇上不幸,葬身大海。此外,有些男性則在山區地帶尋找機會,不少人會一去數月,甚或一去不回。因此,不少婦女要獨力承擔養兒育女的責任,很多時需要依賴另一家庭,甚至行乞或從事性工作。

根據無國界醫生最近的調查顯示,以女性為戶主的單親家庭,佔整個泰爾營的百分之三十一,這些女性的經濟能力都非常薄弱,容易遭受剝削。

精神健康

泰爾營內的大多數居民均教育程度極低或是文盲,不但需要依賴外來物資維生,還要面對不同方式的凌辱虐待、貪污賄賂和備受忽視。

無國界醫生發現營內的居民,特別是婦女,都充滿焦慮、抑鬱、恐懼和沮喪。他們在緬甸遭受的虐待、暴力對待和剝削,似乎沒有因逃到孟加拉而結束,反而不斷重複,令他們感到筋疲力盡,失去照顧自己和家人的能力。現時,無國界醫生為他們進行精神健康治療,照顧這方面的醫療需要 。

有限的醫療護理

「羅興亞人不斷耗用醫院資源,治療應為孟加拉人而設。醫護人員已接獲通知,即使
羅興亞人在他們面前危在旦夕,也不可給予治療。」
(駐科克斯巴扎爾醫院的政府衛生部醫生)

居於泰爾營的無國籍羅興亞人,不獲承認為難民,故未能像棲身於聯合國難民署難民營內的難民般,獲得同等的援助。目前,無國界醫生是唯一為泰爾營提供醫療服務的組織,讓營內居民直接獲得免費的醫療服務 。

自Damdamia診所成立以來,無國界醫生至今錄得最少四宗病者本來需要轉介,但被代格納夫或科克斯巴扎爾醫院,甚或孟加拉農村發展委員會(Bangladesh 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肺結核治療中心拒絕接收的個案 ,其中兩宗個案,是由於營內孕婦需剖腹生育,卻被當地衛生部轄下的醫院拒諸門外。科克斯巴扎爾的一些私營醫院,則只有無國界醫生承擔醫療費用,才願意接收病者。雖然,自去年十二月開始,轉介治療的情況有所改善,但在本年二月,一名小童仍因其身分問題,在代格納夫醫院的入院申請被拒。

即使羅興亞人有能力負擔診症費用,他們似乎仍在治療方面受到歧視。無國界醫生獲告知,衛生部轄下設施的醫護人員往往先為孟加拉人民提供服務,最後方為羅興亞人提供診症。

總結:別無選擇

「我的兩名兄弟返回緬甸,本來是想探望父母,卻未能成事,因他們被抓進監獄。為甚麼?只因他們居於孟加拉。」
(Man,38歲,居於孟加拉的沙拉普)

現時,並未有證據顯示緬甸的情況經已改善,足以讓羅興亞人返回原居地。相反,不少人繼續去到孟加拉,並表示在緬甸各種的虐待和侵害人權的情況,仍然持續不斷。

可惜,他們為了生存不惜離開自己的國家,但只有很少機會可以在孟加拉重過新生活,大多數仍被困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連像樣的居所也沒有。他們,再次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大多是非法逃離緬甸 ,故不能返回原居村落,否則可能會被當局監禁。那麼,他們還有何選擇?

無國界醫生致力援助這些被遺忘的羅興亞人,為他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營養治療、潔淨飲用水及公共衛生設施。不過,這些措施不足以解決問題,這些羅興亞人需要前往一個安全的地方,需要一個家,任何人都不應被允許過著這種生活。

*********************************
附錄I:無國界醫生的工作動向 – 援助孟加拉的無國籍羅興亞人

在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期間,約有二十六萬名來自緬甸若開邦北部的羅興亞人,為躲避持續的侵害人權和暴力事件,而逃難到孟加拉。據他們講述,他們在緬甸遭受不同的嚴苛剝削,包括限制出入、限制結婚、強迫勞動、沒收土地及財物、暴力對待及肆意拘捕。多年以來,他們在自己的國家裡,仍然過著沒有國籍、境況堪虞的困苦生活。

過往,他們棲身於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的二十個營地內,由孟加拉政府、聯合國難民署及其他國際組織(包括無國界醫生)提供緊急援助。雖然自一九九一年以來,緬甸的情況一直並無明顯改善,但孟加拉政府於一九九四年初,實施大規模遣返行動。目前,當地只有兩個由聯合國難民署設立的難民營——「納亞巴亞」(一萬六千零十名難民)和「庫圖巴朗」(一萬零一百四十四名難民),安置於九十年代初、逃到孟加拉的難民。

儘管緬甸人民仍然備受剝削、虐待,但自一九九四年八月起,抵達孟加拉的羅興亞人不再獲考慮為難民。這些於九四年八月後才去到孟加拉的羅興亞人,跟很多逃避被遣返的羅興人一樣,散居於科克斯巴扎爾和班多爾班(Bandarban)地區(吉大港山區)的民居裡。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孟加拉政府為了遏止罪案,恢復國家秩序,在全國展開名為「Operation Clean Heart」的軍事帶領行動。在代格納夫,這導致很多已(半)融入當地社會的羅興亞人,都被趕離家園,失去生計。基於是次行動,約四千五百人最終唯有遷徙至代格納夫鎮內一片私人土地上搭成的臨時營地——亦即是首個「泰爾營」所在地。

二零零四年底,地主要求回收土地,迫使這批人離開。流徙期間,他們遭受地區當局的阻止,強迫他們只能在代格納夫鎮以北七公里的納夫河河堤上安置下來。此後,另有超過三千人分別因村民的敵視、被逐出家園或無法負擔租金,而遷入這個臨時營地。

二零零五年八月至九月,無國界醫生視察泰爾臨時營地,對當地惡劣的生活環境大為震驚,認為必須展開救援工作。二零零六年三月,無國界醫生派出首支工作隊,前往代格納夫,於營內進行快速健康評估,結果顯示營內的死亡率和營養不良水平甚高。此外,大部分曾患病的人,都因未能負擔醫療或藥物費用,而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這些評估結果,顯示了在當地開展免費的基本醫療和營養治療項目的需要。

二零零六年五月,無國界醫生在代格納夫開設Damdamia診所,免費提供門診服務;同年七月,進一步設立營養治療中心。雖然營地居民各有不同的需要,但除了無國界醫生以外,並無其他國際組織,持續駐守或活躍於營內,為居民提供援助。二零零六年八月至十月,無國界醫生對其他羅興亞人聚居的地區進行評估,發現約有二千二百五十名羅興亞人,居住在距離代格納夫約三十五公里的沙拉普海灘上。無國界醫生遂決定,在沙拉普設立流動診所,每周開放一天,為居於鄰近地區的任何人士,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自:life.mingpao.com/htm/dl/Rohingya_Briefing_Paper_FINAL_CHIN.do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