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羅興亞人 Rohingya

孟加拉國的緬甸羅興亞難民 Rohingya

在過去三十年,羅興亞人不斷從緬甸逃到孟加拉,成為當地的難民或非法移民。羅興亞人 (Rohmgya )原是主要聚居於緬甸若開邦北郡的穆斯林族裔,人數約八十萬。雖然他們在他們無論在緬甸已居住了千多年,但由於外觀、文化上、語言、特別是宗教上,都與其他少數族群不同。自一九七八年以來,仰光當局將羅興亞人當做「非我族類」;不承認是緬甸境內一百三十多個少數族群之一,不發給他們公民證,限制他們的宗教活動,迫使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改信佛教,限制出入和被迫勞動和沒收土地等。

不堪政治與宗教迫害的數十萬羅興亞難民,從一九七八年開始大流徙。首 先由聯合國難民署安排聚居在孟加拉境內的庫塔巴隆、納亞巴拉兩處難民營,一九九一至九三年間,逃入孟加拉國的穆斯林難民達到二十萬,但是,孟加拉政府只承認這其中的兩萬八千人是難民,並稱其他那些人是經濟流動移民,必須將他們遣返。二十萬羅興亞難民,給孟加拉國造成了巨大壓力,導致緬孟兩國連年關係緊張。經過協商談判,孟緬兩國同意在安全而又自願的基礎上遣返逃往孟加拉國的二十二萬三千穆斯林難民。1992年9月底開始了遣返工作。到 2010 年初,仍有幾萬名難民繼續生活在孟加拉國的難民營中。 羅興亞人有一種兩邊不是人的感覺,在佛教的緬甸被壓害,但在同是伊斯蘭信仰的孟加拉又不被接納。願他們在這種情況中,得見曙光,就是父神永遠愛他們,要接納他們。

http://www.missionpathway.org/mpData/topic2.cgi?imgdate=073010

-
攝影展

世界難民日:羅興亞難民相片展覽
週六, 2010-06-19 00:15 — Amnesty Interna...
日期: 2010-06-19

©Greg Constantine

世界難民日在每年6月20日舉行,致力於提高公眾認識難民這個議題.

今年,國際特赦組織(香港)與著名攝影記者Greg Constantine攜手,舉行羅興亞人士相片展覽.Greg Constantine為記錄全球無國籍的少數族裔社群,開始Nowhere People計劃,而在2006年開始攝影在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

這項計劃中的作品曾獲多個獎項,包括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參與舉辦的2008年人權新聞獎的優異獎,以及2008年專題攝影SOPA獎。Greg目前在東南亞工作。

查詢: 2300 1250

日期: 星期六 6月19日
時間: 下午5時至7時
地點: 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

活動詳情: http://www.amnesty.org.hk/chi/node/20429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7417

-
狹縫十五年──活在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圖片展 開幕禮今天順利舉行

© Pete Yeung/MSF
(左起)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總幹事溫達德先生、鍾尚志醫生、唱作人黃貫中先生及佳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及行政總裁小林健治先生合力將綑著羅興亞人相片的繩網拆除,喻意凝聚各界力量,讓羅興亞人走出狹縫,不再被困。

© Pete Yeung/MSF
典禮後,曾於孟加拉參與救援工作的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總幹事溫達德先生向各位嘉賓介紹展覽。 十五年前,約二十六萬名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Rohingyas),因遭受歧視、暴力對待,以及緬甸政府的強迫勞動等剝削,被迫由緬甸逃亡到孟加拉。十五年後的今天,這些在孟加拉的羅興亞人,仍被困於「兩面不是人」的狹縫中──既不能重返緬甸,但在孟加拉又不獲難民身分,只能在缺水、缺糧、缺乏醫療、衛生環境極其惡劣的臨時營地掙扎求存。

為喚起公眾對這些身處困境的羅興亞人的關注,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由本月底開始,舉行「狹縫十五年」──活在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圖片展。今日圖片展順利揭幕,兩位主禮嘉賓──鍾尚志醫生及為今次圖片展擔任攝影師的唱作人黃貫中先生,一同呼籲市民參觀今次展覽,關注羅興亞人的困境,令他們不致被遺忘。

曾遠赴巴布亞新畿內亞行醫的鍾尚志醫生有感而發地說,在第三世界國家行醫,感覺與在香港十分不同,在香港很多事會覺得理所當然,但在這些地方並非必然,「例如不會有救傷車,去到醫院無醫生,醫院甚至無藥,亦都無麻醉師隨時候命,每一個環節都未必做到」。他又說,展出的相片給他很大震撼,儘管巴布亞新畿內亞醫療落後,但也不及羅興亞人身處的環境般惡劣,而且巴布亞新畿內亞獨立三十年,當地人為國家感驕傲、有歸屬感,但沒有家、沒有國的羅興亞人便沒有這東西。他呼籲市民參觀是次展覽,多關注這些羅興亞人,「因為無人應該在這樣惡劣環境下生活落去」。

攝影師黃貫中先生,亦鼓勵市民趁國慶假期,了解一下這群沒有家國的羅興亞人的苦況:「對羅興亞人來說,他們的國在哪裡呢?在孟加拉?在緬甸?可悲的是,他們進退不得,根本沒有一處可讓他們安身立命。現時他們只可被困在狹小的泰爾營內,面對茫茫前路。」黃貫中更即場分享對其中一幅作品的感受:「相中的母親抱著孩子,在無國界醫生診所外候診,那位母親流露出絕望和無助的眼神,面前的路不知何去何從。唯一慶幸的是有無國界醫生為他們提供醫療照顧。」

其後,鍾尚志醫生、黃貫中先生、佳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及行政總裁小林健治先生及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總幹事溫達德先生合力將綑著羅興亞人相片的繩網拆除,喻意凝聚各界力量,讓羅興亞人走出狹縫,不再被困。

展覽圖片由佳能相片打印機印製。「狹縫十五年──活在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圖片展」能順利開展,有賴各方支持,包括主要贊助機構佳能香港有限公司,特此鳴謝。

展覽詳情

金鐘太古廣場 L1
日期︰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至 十月二日
時間︰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

奧海城二期地下主題中庭
日期︰二零零七年十月八日 至 十月十二日
時間︰上午十一時至晚上八時
-
相關報導:

孟加拉武力鎮壓的受害者 無國籍羅興亞人 18/2/2010

© Juan Carlos TOMASI/ MSF無國界醫生發表報告呼籲立即停止暴力行動,並對這些極度脆弱人士提供更多保護

在孟加拉的無國籍羅興亞人遭到武力鎮壓,數千人被迫在恐懼中逃離。在科克斯巴扎爾區(Cox’s Bazaar),他們被地方當局和居民趕離家園,其中許多人唯有在庫圖巴朗(Kutupalong)臨時營地尋求庇護。醫療組織無國界醫生在庫圖巴朗為遭受毆打和侵犯的人士提供治療,包括那些遭孟加拉邊境部隊試圖強行遣送回緬甸的人士。由於營地數目繼續激增,惡劣的居住條件對人們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在今天(二零一零年二月十八日)發表的報告中,無國界醫生呼籲立即停止暴力行動,並呼籲孟加拉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UNHCR)採取緊急措施,為在該國尋求庇護的羅興亞人提供更多保護。

無國界醫生孟加拉國行動負責人克里奇利(Paul CRITCHLEY)解釋說︰「自去年十月以來,已有超過六千人到達臨時營地,僅一月就有二千人。這些人就擠在這擁擠不堪、沒有衛生設施的地方,連基本的基礎設施都沒有。」 他續說︰「他們不獲准工作謀生,也不能接受食物救濟。隨著人數激增和資源愈趨不足,我們對進一步惡化的危機極度關切。」

幾十年以來,數以千計的羅興亞人──在緬甸的一支少數民族(也是宗教上的少數),一直在孟加拉尋求庇護。但是,只有二萬八千人被孟加拉政府認定為初步難民,居住在由聯合國難民署監管的官方營地裡。反之,有二十多萬人身份未被認定,基本上在沒有任何援助下掙扎著過活。孟加拉這裡人口密集,工作機會、居住空間和資源的競爭在本地層面已如此激烈,無國籍的羅興亞人的境況便更加堪虞了。

克里奇利總結說︰「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孟加拉政府立刻採取行動停止暴力行動,並為這些人提供他們應得的保護。」他續說︰「聯合國難民署同樣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以便制定出應對這一問題的清晰政策,同時必須保證與政府協議中的條款不會損害其作為國際保護者──為那些失去國家保護或沒有國家可去的人士提供保護──的角色。」

二零零九泰國船隻危機證明,要解決無國籍的羅興亞人的問題,是需要區域解決方案的。國際社會必須支持孟加拉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採取行動,使在孟加拉未獲登記為難民的羅興亞人,其尊嚴和福祉都都能得到保障。

無國界醫生自一九九二年起,在孟加拉提供醫療援助。現時,除了在庫圖巴朗開展的基本醫療護理項目,無國界醫生還在富爾巴利亞區(Fulbaria Upazila)開展了黑熱病治療計劃,並在吉大港山區進行一個基本醫療護理項目。熱帶氣旋艾拉在二零零九年五月底侵襲孟加拉,無國界醫生亦為受影響的數萬名災民提供援助。

http://www.msf.org.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89%3Astateless-rohingya-victims-of-violent-crackdown-in-bangladesh&Itemid=1&lang=tc

-
加拉的羅興亞難民再次遭到虐待和迫遷 15/7/2009

© MSF 於二零零九年七月十四日(星期二),無國界醫生目睹約三十名警察和當地官員進入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ar)的庫圖巴朗(Kutupalong)臨時營地,破壞了二百五十九間房子,期間更搶掠居民的財物。被破壞的房子的建築物料被運送到在鄰近的聯合國難民署的難民營地。其他臨時營地的居民被通知,須於四十八小時內拆卸房子,否則房子會被燒毀。

今次事件是當地政府打擊臨時營地居民的一連串挑釁和辱罵的行動之一。六月下旬,數以千計的居民被迫離開家園,部分人在暴力的威迫下遷走。當時,無國界醫生在臨時營地的診所為大量傷者提供治療,當中大部分傷者為婦女和兒童。

無國界醫生孟加拉項目總管奇里奇利(Paul CRITCHLEY)說:「對臨時營地的居民施行有預謀的恐嚇、暴力和迫遷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他續說:「這群脆弱的人民因為遭到迫害和歧視而逃離緬甸,但來到孟加拉後卻未被確認其難民身分和缺乏援助。他們在庫圖巴朗聚集以尋求避護,但換來的卻只有恐懼和虐待。庫圖巴朗營地是其中一個近年在當地建成的非官方臨時營地。」

當地官員聲稱他們要清空這個臨時營地,以便在聯合國難民署營地和臨時營地之間設置一個一百英尺的緩衝區。該緩衝區繼續擴大,令數以千計居民的生活空間受到威脅。居民不獲准搬到鄰近,屬於山林部門的土地,他們無處可往及容身。

我們需要為羅興亞人找到一個長久和有尊嚴的解決方法,不單只是在他們尋求庇護的國家,還有他們原居地──緬甸。

令人傷心的是,這樣惡劣的情況對羅興亞人而言並不新鮮。羅興亞人源自緬甸,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族裔,當地政府拒絕承認他們的公民身份,並遭到迫害和歧視。在過去的二十年,數以十萬的羅興亞人逃離家園,到海外尋求庇護,但當中只有少數人能夠獲得難民身份。當中大部分身處孟加拉或泰國等地的羅興亞人,只能在沒有難民身份及援助的情況下掙扎求存。

無國界醫生於一九九二年開始在孟加拉提供醫療服務,最近於吉大港山區 (Chittahong Hill Tracts)開展一個基本醫療護理項目,為受熱帶氣旋艾拉影響的居民提供援助,並在庫圖巴朗臨時營地,為沒有登記的羅興亞人及當地社區提供緊急救援。
-
風暴艾拉帶來災難 未見停止跡象 7/7/2009
© Veronique TERRASSE/ MSF 在熱帶氣旋艾拉吹襲東印度和孟加拉沿岸地區近兩個月後,倖存者的困境已不再是頭條新聞,但每日如常的水浸令他們幾乎無法重建正常生活。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重災區北二十四區(North 24 Parganas) ,無國界醫生正在遍遠的村落提供人道救援。

二十三歲的蒙達爾(Usha MONDAL)指著一間被洪水淹浸了的泥屋。這間泥屋只是位於堤岸幾米遠的地方,現時她和丈夫及五歲的兒子就在堤岸上,用不穩紮的竹子和任何可以找到的物料搭建的臨時小茅舍裡棲身。泥屋屋頂在污黑的洪水中露出來,好像冰山的一角。這是蒙達爾在熱帶氣旋艾拉吹襲後所僅剩的東西──一個被洪水淹沒的家園,還有能夠重返家園的希望。但這個夢想現正在幻滅。在是次受災人數高達數以百萬計的災難發生後的接近兩個月,蒙達爾和其他居住在西孟加拉邦一條叫湯他拿(Tongtala )小村莊的村民,全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園。

遍遠地區的龐大需求

蒙達爾不禁問:「我們像這樣的生活能維持多久?」她續說:「我們在這樣的泥漿生活了超過一個月了,我們只有很少的援助。政府提供了一些食物給我們,但在過去的十天裡,我們甚麼也得不到。」她向我們逐一列舉出所獲得的糧食配給︰「每星期每人能得到二百克的米、二百克的『卓拉』(爆米花),五十克的小扁豆……」每一克的食物也十分珍貴,而且她說這些食物都幫了很多,但仍需要更多食物。

她解釋說:「我們都是務農為生,但所有稻田仍在被洪水淹浸,現在不能耕作,所以我們已開始以捉魚為生,但這並不能為全家提供足夠的食物。」

蒙達爾手持配給券,與她的鄰居一起排隊等候無國界醫生分發毛毯、食水淨化丸、肥皂和塑料帆布。無國家醫生計劃為新德斯加里二街(Sandheshkhali Block II)災情最嚴重的村落提供援助,以應付當地一萬五千名村民的日常需要。無國界醫生的衛生教育人員向村民展示如何使用塑料帆布收集、儲存和淨化雨水。

無國界醫生的項目統籌雲班尼維 (Rivkah VAN BARNEVELD) 說:「我們集中在需求最龐大,和難以到達、需要船隻才能前往的地方提供援助。」他繼續說:「雖然在風暴吹襲後的緊急救援是足夠的,但在部分地方,居民仍需要更多的援助,我們便曾見過幾個家庭需要住在同一塊塑料帆布下的情況。」

每日如常的水浸

北二十四區是西孟加拉邦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在孫德爾本斯(Sundarbans)──橫跨印度和孟加拉邊境的一大片紅樹林──的附近,河流上有很多小島。數星期前,洪水開始退卻,但水位再次上升,把這個地方再次淹沒。

現時在這個堤岸上,有長長的一排臨時小屋,都是災民的棲身之所。災民多是在陸上的學校或其他政府建築物裡居住了幾星期才到這裡來的。

村民都表示,每日潮漲時,潮水都會把他們的村莊淹浸。亞達蒙達爾(Krishnap ADAMONDAL)現時在女兒位於堤岸上的小屋,與其餘五個家庭一起居住。他解釋說:「堤岸被沖至缺堤,情況從來也沒有這樣惡劣。潮水於每逢清晨和下午時分湧入來,水位上升到腰部位置,而且水流強勁,一次又一次把整條村落淹浸了。」他續說:「每次我們都要到樓上去,等候三小時,直至水位下降。」

隨著雨季正在來臨,情況將會進一步惡化。

惡劣的情況

村民不能回復日常的生活,被迫留在擠擁的臨時帳蓬裡。惡劣的衛生情況和缺乏清潔的食水,令爆發疫病的風險大幅增加。

無國界醫生的水利及衛生專家庫馬(Prashant KUMAR)解釋說:「水質是一個很大的憂慮。到處都是受污染的污水,發出陣陣異味。人們在水裡排便,但又把水用作生活起居之之用。廁所、水井和池塘也被洪水淹浸了。」但庫馬強調,測試結果顯示河水並不渾濁,用當地手提泵抽出來的水經淨化丸淨化後,便可安全飲用。」

監察系統

無國界醫生設立了監察系統,以監察和控制疫症爆發的潛在風險。衛生人員和醫護人員正搜尋一些有瘧疾、腹瀉、麻疹和霍亂個案的村落,並和當地醫療中心的護士定期會面。無國界醫生在當地工作的醫生曼蘇爾(Homa MANSOOR)解釋說:「若果我們找到任何個案,例如麻疹個案,我們會提醒要準備防疫工作。但到目前為止,情況未至於這樣,我們發現很多病人有腹瀉、皮膚疹和其他和惡劣衛生環境有關的疾病,但在這樣的環境下,整體的健康情況仍可接受。」

後勤的挑戰

為這些遍遠村落提供救援服務,對後勤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每天,無國界醫生的隊伍需要先乘坐船去評估當地的衛生情況和需要,才相應進行非糧食物資的分發工作。曼蘇爾解釋說:「我從未見過這樣多的泥漿。有時我們需要通過齊膝的爛泥或洪水,磕磕絆絆的走過去,每天結束時,我們全身也是泥漿。沿路都很濕滑和骯髒,讓你大概明白這些災民在這段期間所經歷的是怎樣的環境。」

結構性援助的需要

災民都適應力強,但持續的水浸和季節性的雨水將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更大的損害。稻田仍被洪水淹浸,很多農夫的殼物庫存也被洪水沖走了。被鹹水淹沒了的田地,於未來數年裡都不再肥沃。

這次災難的長遠影響,很可能具破壞性的。蒙達爾說:「每天我們都要為生存而掙扎,這已令我們筋疲力盡。我們已沒有時間去籌劃其他事情。」她又說:「這是我的村莊,我並不想離開這裡,但我們不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永遠生活下去。我要養育兩名孩子,若情況在短時間內不好轉,我們便會到加爾各答(Kolkata) ,希望在那裡找到工作。」
http://www.msf.org.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56%3Aresurgence-in-abuse-and-displacement-against-rohingya-refugees-in-bangladesh&Itemid=1&lang=tc

-
孟加拉︰長期受困的羅興亞人 面對著不能忍受的虐待 18/6/2009


© MSF在庫圖巴朗臨時營地的迫遷、恐嚇和虐待

數以千計沒有登記的羅興亞難民在孟加拉庫圖巴朗(Kutupalong)臨時營地居住,他們遭到當地政府的恐嚇和威脅,被迫離開家園。國際醫療組織無國界醫生為大量受傷的居民提供治療,當中大部分都是婦女和小孩。此外,無國界醫生亦目睹無數被破壞的臨時房屋,不少居民更表示遭到警告,要他們將房屋拆走,否則後果自付。

一位臨時營地的居民說:「當時我正在工作,回家時發現房屋被完全破壞。」他續說:「當時有一名警官和約九至十人在場。我上前問他們為何要破壞我的房屋。他們拿出一把魚刀對著我說:『若你再說一句話,我就用刀砍你。』」

目前,估計有二萬五千人一起來到庫圖巴朗的臨時營地,他們希望獲得確認難民身份及得到援助。他們不僅未能獲得援助,更被通知不可在由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支援的官方營地附近居住。他們亦不能合法地在鄰近,屬於當地山林部門的的土地居住。他們無處容身,亦無法得到日常生活基本所需。

另一名臨時營地的居民說:「我不能出入。若我們前去拾柴,我們會被拒補。若我們前去盛水,我們則會被毆打。若我們要遷離,我們又可以遷到哪裡去?」

於二零零九年三月,無國界醫生注意到臨時營地的居民急增,並進行了一項評估工作。當地有二萬名居民生活在極差的人道狀況,而全球廣泛急性營養不良的情況已經超過緊急級別,當地約有九成居民沒有足夠的食物、使用差劣的水利設施及未能獲得援助。

無國界醫生庫圖巴朗臨時營地的項目統籌戴維斯(Gemma DAVIES)說:「強迫這群本來已是十分脆弱的人民離開營地是可恥的行為。」

無國界醫生已立即開展救援行動,為嚴重營養不良的兒童提供治療,提供基本的醫療護理,改善水源和廢物處理設施。

戴維斯說:「在開展項目後的四星期,有近一千名兒童接受營養治療。」他續說:「雨季已經開始,本來已經十分惡劣的水利情況正進一步惡化,增加爆發傳染病的風險。他們只有少量或甚至完全未能獲得最基本的援助。他們被迫在恐懼中逃走,但又無處可逃,目前的情況十分可悲。」

令人傷心的是,這樣惡劣的情況對羅興亞人而言並不新鮮。羅興亞人源自緬甸,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族裔,當地政府拒絕承認他們的公民身份,並遭到迫害和歧視。在過去的二十年,數以十萬的羅興亞人逃離家園,到海外尋求庇護,但當中只有少數人能夠獲得難民身份。當中大部分身處孟加拉或泰國等地的羅興亞人,只能在沒有難民身份及援助的情況下掙扎求存。

不論在羅興亞人尋求庇護的國家,或更重要在他們的原居地──緬甸,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為這群長久受困的人民恢復健康及尊嚴。

無國界醫生於一九九二年開始在孟加拉提供醫療服務,最近於吉大港山區(Chittahong Hill Tracts)開展一個基本醫療護理項目,為受熱帶氣旋艾拉影響的居民提供援助,並在庫圖巴朗臨時營地,為沒有登記的羅興亞人及當地社區提供緊急救援。

http://www.msf.org.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23%3Along-suffering-rohingya-in-bangladesh-face-unacceptable-abuse&Itemid=1&lang=tc

-
孟加拉的羅興亞人︰從一個悲慘的處境到另一個 11/6/2009

無國界醫生為孟加拉另一個臨時營地 生活在不能接受的人道環境的羅興亞人提供援助

無國界醫生十分關注近期在孟加拉庫圖巴朗(Kutupalong)惡化的醫療危機,當地有數以千計的羅興亞人。羅興亞人來到緬甸若開邦(Rakhine)北部,信奉伊斯蘭教。他們未能獲得援助,在臨時營地掙扎求存。

當無國界醫生得悉當地不能接受的人道情況後,立即派出一隊醫療隊評估情況。估計當地約有二萬人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只能獲得少量潔淨的食水或衛生設施。

無國界醫生水利專家貝克(Michel BECKS)說︰「在庫圖巴朗非官方的營地,其水利設施及衛生環境十分惡劣,問題急需處理。糞便及污水在營地內隨處可見,表示營地有嚴重的健康危機。營內沒有足夠的食水供應點,而這些供應點亦缺乏保養。」
營養調查發現當地營養不良的情況幾乎到達警介級別。

無國界醫生緊急評估報告指出,全球廣泛急性營養不良的情況已經達到緊急級別,當地大部分的家庭都沒有足夠的食物。即將來臨的雨季將會為當地居民的健康增加即時的威脅,當地急需援助以阻止更多的死亡及疾病感染。

為回應當地的情況及得到歐盟人道援助辦事處的協助,無國界醫生正開展緊急救援項目,為營地內五歲以下的兒童提供基本醫療護理服務,開設救護車服務和住院營養治療計劃,並設法改善營地的水利設施。

庫圖巴朗的臨時營地位於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ar)南部,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庫圖巴朗難民營的附近。這個臨時營地已經在該區出現多於一年,而人口亦續漸增加。臨時營地的居民為羅興亞人,他們於十多年前因在緬甸遭到歧視及迫害,而逃到其他地區尋求庇護。但只有少量羅興人獲得他們希望得到的援助,大部分逃到其他國家的人民遭受到無盡的屈辱。

目前,只有約二萬五千名在孟加拉的羅興亞人得到正式確認難民資格。數以十萬計的羅興亞人在沒有難民身份或援助的情況下掙扎求存,他們從一個悲慘的處境走到另一個,他們十分脆弱難以再尋找另一個地方。

無國界醫生多年來為緬甸內外的羅興亞人提供醫療援助,並目睹他們持續受到的苦困。不論在羅興亞人尋求庇護的國家,或更重要在他們的原居地──緬甸,根本的解決方法是為這群長久受困的人民恢復健康及尊嚴。

http://www.msf.org.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26%3Arohingyas-in-bangladesh-from-one-deplorable-situation-to-another&Itemid=1&lang=tc

-
羅興亞難民問題仍待各方關注

環境正義 | 國際新聞

本報2009年4月27日印尼班達亞齊訊,特約記者王郁萱報導

今年(2009)年初,泰國軍方遭國際媒體指控以非人道方式虐待羅興亞(Rohinya)難民,儘管泰國軍方極力否認,但倖存下的羅興亞難民指證歷歷,加以媒體私下向泰國軍方與警方求證,泰國軍方終究難以掩飾曾對羅興亞難民所施加的暴行。

去年(2008)12月,數以百計的羅興亞難民被放置於卸除引擎的拖船中,遭到泰國軍方的強制驅逐出境至公海。部分羅興亞難民被印度海軍救起、部分則漂流到印尼的亞齊省(目前有193個羅興亞難民居住在Sabang島的難民營中,在Idie則居留了約198個羅興亞難民),據估計整體倖存者約500人,然而羅興亞難民於海上漂流途中因飢餓、脫水等原因而死亡者難以估計,更遑論其他下落不明者。(根據聯合國難民公署和國際特赦組織的調查,在這次事件中泰國軍方驅逐超過1,000名的羅興亞難民)。

印尼亞齊省Sabang市市長Munawa表示,以難民人數以及托船的空間估計,羅興亞難民在海上漂流的十數日中只能全體保持站姿,並依靠著泰軍給予的極少許的糧食和水度日,而那些在海上漂流途中不支死亡的人,則盡皆被直接棄置於海中。

這些羅興亞難民在漂流至此前,顯然曾遭受泰軍的虐待,「有些人的手指被切斷、有些人則精神不穩定。」Sabang市市長Munawa說,在一次泰籍記者試圖訪問漂流至此的羅興亞難民時,此難民一得知此記者的國籍(泰),立即陷入半瘋狂狀態,並試圖自殺。

羅興亞人原是居住在緬甸Arakan州境內的回教少數團體,由於緬甸軍政府自1978年以來,對其施加許多歧視甚至是人權迫害的措施,諸如拒絕發給公民證、結婚需受到核准,甚至被強行當作免費勞工使喚等,因此羅興亞人開始大批潛逃出境至孟加拉,再間接逃到泰國、馬來西亞境內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泰國南部動盪的局勢複雜化了羅興亞難民問題。泰國官方將此群來自緬甸的穆斯林(羅興亞)視為潛在的安全威脅,並懷疑其可能涉入泰國南部Pattani地區穆斯林叛亂的行動,因此羅興亞難民問題被泰國軍隊提升至「國家安全」問題,這也相當闡述了泰國拒絕提供其政治庇護的理由。

羅興亞難民問題已成為棘手的區域議題,泰國政府無法根本解決造成羅興亞難民悲劇的根本原因,尤其不可能獨自解決,各相關國家的關注與合作以及其他機構或NGO團體的監督都是必要的。

http://e-info.org.tw/node/42524

-
羅興亞難民問題仍待各方關注

今年(2009)年初,泰國軍方遭國際媒體指控以非人道方式虐待羅興亞(Rohinya)難民,儘管泰國軍方極力否認,但倖存下的羅興亞難民指證歷歷,加以媒體私下向泰國軍方與警方求證,泰國軍方終究難以掩飾曾對羅興亞難民所施加的暴行。

今年(2009)年初,泰國軍方遭國際媒體指控以非人道方式虐待羅興亞(Rohinya)難民,儘管泰國軍方極力否認,但倖存下的羅興亞難民指證歷歷,加以媒體私下向泰國軍方與警方求證,泰國軍方終究難以掩飾曾對羅興亞難民所施加的暴行。

去年(2008)12月,數以百計的羅興亞難民被放置於卸除引擎的拖船中,遭到泰國軍方的強制驅逐出境至公海。部分羅興亞難民被印度海軍救起、部分則漂流到印尼的亞齊省(目前有193個羅興亞難民居住在Sabang島的難民營中),據估計整體倖存者約500人,然而羅興亞難民於海上漂流途中因飢餓、脫水等原因而死亡者難以估計,更遑論其他下落不明者。(根據聯合國難民公署和國際特赦組織的調查,在這次事件中泰國軍方驅逐超過1,000名的羅興亞難民)。

印尼亞齊省Sabang市市長Munawa表示,以難民人數以及托船的空間估計,羅興亞難民在海上漂流的十數日中只能全體保持站姿,並依靠著泰軍給予的極少許的糧食和水度日,而那些在海上漂流途中不支死亡的人,則盡皆被直接棄置於海中。 這些羅興亞難民在漂流至此前,顯然曾遭受泰軍的虐待,「有些人的手指被切斷、有些人則精神不穩定。」

Sabang市市長Munawa說,在一次泰籍記者試圖訪問漂流至此的羅興亞難民時,此難民一得知此記者的國籍(泰),立即陷入半瘋狂狀態,並試圖自殺。 羅興亞人原是居住在緬甸Arakan州境內的回教少數團體,由於緬甸軍政府自1978年以來,對其施加許多歧視甚至是人權迫害的措施,諸如拒絕發給公民證、結婚需受到核准,甚至被強行當作免費勞工使喚等,因此羅興亞人開始大批潛逃出境至孟加拉,再間接逃到泰國、馬來西亞境內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泰國南部動盪的局勢複雜化了羅興亞難民問題。泰國官方將此群來自緬甸的穆斯林(羅興亞)視為潛在的安全威脅,並懷疑其可能涉入泰國南部Pattani地區穆斯林叛亂的行動,因此羅興亞難民問題被泰國軍隊提升至「國家安全」問題,這也相當闡述了泰國拒絕提供其政治庇護的理由。

羅興亞難民問題已成為棘手的區域議題,泰國政府無法根本解決造成羅興亞難民悲劇的根本原因,尤其不可能獨自解決。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34394

-
台灣公民社會對於緬甸羅興亞難民處境的聲明

作者:台灣自由緬甸網絡
泰國軍方涉嫌以不人道的手段對付羅興亞難民

大批羅興亞難民在去年12月間被泰國軍方拖至公海並棄置在大海中,僅供給有限的食物和飲水。印尼漁民在蘇門答臘北方救起了近兩百名的羅興亞難民,揭發了泰國迫害人權的事實。根據聯合國難民公署和國際特赦組織的調查,在這次事件中泰國軍方驅逐超過1,000名的羅興亞難民,其中有數百名在印度及印尼海岸獲救,然而已造成大批難民的傷亡。

泰國官方說法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泰國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下令調查該事件,並於1月間聲稱沒有任何士兵虐待羅興亞船民。

泰國總理認為,緬甸政府拒絕負起照顧羅興亞難民的責任,而羅興亞難民對泰國而言則是必須被遣返回緬甸的「非法移工」,因此不會提供政治庇護。同時總理艾比希也聲稱泰國會以人道的方式對待羅興亞難民。然而,BBC新聞指出泰國軍方與警方私下已經證實泰國軍方將羅興亞難民驅趕至海面上的消息。最後總理艾比希終於在2月12日CNN的專訪中公開承認「在某些情形下」泰國軍方的確將羅興亞難民放逐在大海中。總理艾比希聲稱無法得知哪位官員批准本次的行動,然而會盡力解決這個問題。

國際NGO與台灣公民社會的關切

台灣自由緬甸網絡(TFBN)十分關切羅興亞難民的情形,我們要求有關的國家停止對羅興亞難民的迫害,並提供立即的援助。同時,我們也呼籲國際社會共同關心這個議題。

羅興亞是緬甸境內信奉穆斯林的少數族群,居住在西緬甸的Rakhine州,然而他們的公民身分在1978年的龍王行動(Nagamin, Dragon King Operation)中被排除。緬甸政府對於羅興亞人進行了有系統的迫害,並造成超過400,000名羅興亞難民逃亡至鄰近國家,例如孟加拉、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和泰國。據統計,目前有約230,000名羅興亞難民居住於孟加拉,而原居地Rakhine尚有700,000至1500,000的穆斯林,其中大多為羅興亞人(本資料根據2004年國際特赦組織的統計)。換句話說,羅興亞難民已經成為區域性的議題。

許多團體如國際特赦組織和聯合國難民公署都高度關切羅興亞人的處境。他們要求緬甸停止對羅興亞人的迫害,並且試圖說服泰國政府提供立即且妥善的人道援助。為了解決該問題,泰國和孟加拉政府不約而同提出區域性倡議的需求。確實如此,為了徹底解決羅興亞難民問題,在有關國家之間建立區域性論壇是現今十分迫切的任務。國際特赦組織亞太區域辦公室負責人Sam Zarifi也表示,針對羅興亞難民當前的處境,我們必須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將羅興亞難民送回另他們感到恐懼的緬甸。

身為東南亞國協主席,泰國總理艾比希曾說他將會協助東南亞國協成為「以人為本」的社群。因此,相關的重要議題如人權、糧食、能源安全、災難管制、國際金融與經濟危機等等都會在即將到來的第14屆東南亞國際高峰會議中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我們除了預期大會將針對羅興亞難民問題提出妥善的方案,同時台灣自由緬甸網絡(TFBN)也會持續關注羅興亞難民議題後續的發展。

參考資源:

•點此進入台灣自由緬甸網絡官方網站,隨時掌握更多的行動與訊息!
•關於2月12日CNN的專訪,請參考CNN官方所提供的影片。

發表時間: 週一, 2009-02-16 12:58 提交人: 陳婉寧
http://e-info.org.tw/node/40934

-
緬甸少數族裔生命危在旦夕

2009年2月4日

© UNHCR/Y Saita

泰國當局強行驅逐大批尋求庇護的緬甸少數族裔羅興亞 (Rohingya) 族人,導致數以百計的羅興亞難民在海上失踪,有更多的難民可能正受到被淹死的威脅。

來自緬甸西部若開邦穆斯林少數族裔羅興亞人一直遭受到迫害。近幾個月以來,數以千計的羅興亞人乘船逃離緬甸到泰國和馬來西亞。

泰國軍方強行驅逐近1,000名已漂流到泰國西南部的羅興亞人,當中幾百名難民已被印度和印尼政當局援救。然而,仍有數以百計的羅興亞難民失踪或死亡,概因泰國保安人員將這些難民放置到不適合航海的船上漂流,更甚的是船上只存放了很少,或完全沒有食物和水。

國際特赦組織亞太區項目主管扎裡菲 (Sam Zarifi) 表示:「在過去的兩個月,羅興亞難民的生存狀況已是十分嚴峻。泰國政府必須停止強行驅逐羅興亞難民,立即對他們提供人道援助和停止任何進一步驅逐難民的計劃。」

印尼政府於星期四表示,他們仍然商議如何處理約兩百名在1月7日在亞齊 (Aceh) 省縣 Weh Island 上岸的羅興亞族和孟加拉難民的情況。印度海軍在安達曼 (Andaman) 島嶼附近海面拯救了數百名羅興亞族人。

考慮到羅興亞難民的困境,國際特赦組織已促請緬甸當局停止對羅興亞人進行持續迫害。我們亦已促請緬甸邦鄰國家協助聯合國難民署,讓公署人員可以由其國家邊境進入緬甸,與難民接觸,並要求緬甸當局批准《聯合國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該公約的1969年議定書、及聯合國《無國籍人士地位公約》。

扎裡菲說:「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緬甸、泰國和印度政府必須履行其義務,對這些被困於海上的難民,不論其國籍、身份及狀況,提供援助,並提供搜索和拯救服務。」

「我們歡迎泰國總理艾比希 (Abhisit Vejjajiva) 承諾會就羅興亞族難民召開一次地區性論壇。只有通過孟加拉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國家制訂地區性措施,再加上聯合國難民署的參與,才可以取得一個持久的辦法,解決羅興亞族難民的困境。」

「任何地區性的解決辦法都必須確保那些確實在緬甸受過迫害威脅的羅興亞難民不會被送返緬甸。」

過去三十年間,百萬計的羅興亞人為了逃避迫害而避難於鄰近亞洲國家,當中大部份逃往孟加拉國。在緬甸,羅興亞人遭受各種針對性政策的歧視。他們的公民權被剝奪,因此在意義上可說是等同沒有國籍的人士。

而被送返緬甸的羅興亞族人則持續遭受人權侵犯的嚴重威脅,包括強制勞動、強制驅逐、被侵佔土地、和被嚴重限制流徙自由。
有關文章
致孟加拉,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政府的公開信 (2009年1月29日 - 只設有英文版)

創建日期:06/02/2009
http://www.amnesty.org.hk/chi/node/20106

-
亞洲週刋-亞洲焦點
(2009-02-22)

泰國拒絕緬甸難民風波 .劉振廷

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難民不堪軍政府虐待,飄洋過海出逃卻被泰國政府拒絕登岸。羅興亞難民問題涉及緬甸、泰國、孟加拉、印尼、印度、馬來西亞,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難題。

不堪緬甸鐵腕軍人虐待與歧視,聚居於緬甸西岸若開邦的穆斯林族裔羅興亞(Rohingya)不惜冒險投奔怒海,在擠成沙丁魚的破舊「難民船」登岸時,卻遭泰國海軍攔截並逐回大海,激起紛飛議論。

上台一個多月的泰國阿比西政府由於堅持「不接受新難民」的立場,也與過去在難民工作協調無間的聯合國難民署掀起了口水大戰。羅興亞人蛇問題,牽纏地區社會治安,蛻變成繼北韓偷渡客之後的「另類非傳統安全」課題。一些東協(東盟、亞細安)成員國準備借用二月底在泰國西南濱海勝地華欣召開的東協峰會,向不斷製造羅興亞難民潮的緬甸軍政府提質詢,共商對策緩解人道危機。

失落地球一隅的羅興亞,原是歷史相當古老的回教族裔,卻因過去活動低調而甚少躍然紙上。此次引發媒體追蹤,緣出幾名獲救的羅興亞難民驚爆逃奔全程內幕,矛頭指向泰國海軍去年十二月將近千名羅興亞人分置於四艘拆掉引擎的拖船上,每艘拖船僅供四天的食米和飲水,非但見死不救,反而將他們推回公海「放生」。衣衫襤褸、瘦骨如柴的五百名羅興亞人最後漂流至安達曼海高西登島附近被印尼軍民救起,其餘至今下落不明,凶多吉少。難民們還展示了他們身上傷痕,痛述扣押期間曾遭泰國海軍鞭笞與虐待。

有關事件,令一向標榜「崇尚人權」的泰國民主黨年輕總理阿比西尷尬萬分,據理力爭,斷然否認泰國軍方將羅興亞偷渡者放逐海上自生自滅一回事,更重申泰國過去三十年對中南半島難民無微不至照顧有目共睹。事發後,阿比西叮囑讓幾名負傷的羅興亞偷渡者就醫檢查傷口。通過泰國著名華裔女法醫鳳蒂檢查,結果發現這些傷口是毆打與刀割造成,已超過十天,因此不可能是泰國軍方所為「而可能從緬甸來之前就有」。無論如何,阿比西已責成國防部長巴逸上將成立專案小組將「可能受冤屈」之所謂「泰軍虐待難民」一事,查個水落石出。隨後,聯合國難民署約見泰國外交部長卡西,呼籲以泰國「符合國際人道主義標準」,確保羅興亞難民生命不置於危難境遇。聯合國難民署高官雷蒙德說:「身任現屆東協主席的泰國應發揮重要角色,解決這個令人震驚的區域課題。」然而,曾任駐印尼大使的泰國外長卡西表示他需先赴雅加達聽取印尼官方調查結果,才能判定事實真相。卡西告訴媒體說:外國傳媒報道「不一定準確」,偷渡失敗者片面之詞也「不能完全取信」,相信幕後有蛇頭組織才有如此規模的難民潮出現。

明星呼籲慈悲為懷

當泰國正飽受國際批評之際,身兼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的好萊塢女星安吉莉娜·朱莉,正在踏訪座落於泰北的緬甸難民營了解生活。朱莉呼籲泰國繼續慈悲為懷,援助那些水深火熱的羅興亞可憐人。美國國務次卿伯恩斯表示,世界各國不得對緬甸軍政府踐踏人類尊嚴而袖手旁觀,而應當發出正確訊號提醒緬方痛改前非。為了協助大批無國籍的羅興亞族裔,聯合國正設立發放身份卡的項目,使個人資料處理更加方便。

由於境內已經滯留數以百萬計的來自緬甸、柬埔寨、寮國(老撾)非法勞工,甚至還有五百多名北韓偷渡客未被遣送,泰國境內各難民營與看守所空前呈現「飽和」狀態,泰方亦無意增設難民營來收容羅興亞難民。主管安全事務副總理素德說:「我們無法承受另外二、三十萬人的重擔。羅興亞船民來自緬甸,就該逐回原地。」總理阿比西也調:「泰國決不會讓羅興亞人享有難民地位。一旦改變了他們身份地位,勢必觸發當地居民與羅興亞族之間種族衝突,這是非常危險的。萬一局勢失控,違反人道行為就控制不住了。」

長期是緬甸偷渡活動首要目標,且是緬甸非法勞工大本營的泰南溫泉鄉仁廊,當地五百泰國居民日前展開示威,烈反對各種形式難民「登陸」,免得衝擊他們經濟生活。更何況,泰國歷屆政府最棘手的是一直無法解泰南已造成超過三千人喪命的回教武裝分子動亂。為避免節外生枝,曼谷方面決定拒絕收容羅興亞族,除不讓異鄉客與本土泰人「搶飯碗」,也是恐怕吃裏爬外,擔心收容的回教偷渡客與泰南好戰分子勾結。官方公布數據,二零零五至零六年間乘船偷渡入境泰國的羅興亞人總共一千二百二十五名;而二零零七至零八年間更是猛增至四千八百八十六名。不單泰國,印度海軍最近也在海上拘捕了大約四百五十名羅興亞人,並已準備驅逐,交給鄰國孟加拉「托管」。

鑑於這批難民在緬甸鄰近各國求存謀生,形成區域性問題,泰國外交部邀請來自孟加拉、印尼、印度、馬來西亞,以及緬甸外交人員與泰方討論如何長期解決問題。泰國外交部人士說,羅興亞難民一向以泰國為「中途站」轉赴第三國,預計仍有兩萬人非法滯留境內。被送回海上的羅興亞難民,最終目的不是佛教泰國,而是希望赴馬來西亞或印尼的鄰近回教世界「淘金」,重獲新生。國際特赦組織已發給以上六國公開信,呼籲救助漂流在海洋中的這群難民,要求緬甸軍政府停止迫害少數族裔行為。

羅興亞人主要聚居於緬甸的若開邦北部,人數大約八十萬,與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地區關係密切。常遭歧視為「亡國奴」的羅興亞人,人生坎坷。自一九七八年以來,仰光當局將羅興亞人當做「非我族類」,不承認是緬甸境內一百三十多個少數族群之一。緬甸政府限制宗教活動,迫使羅興亞人改信佛教,阻止緬甸穆斯林出版可蘭經,給準備麥加朝聖的羅興亞製造困難。此外,緬甸政府不發給他們公民證,限制出入和迫勞動、沒收土地等。

不堪政治與宗教迫害的數十萬羅興亞難民,從一九七八年開始「海路大流徙」,首先由聯合國難民署安排聚居在孟加拉境內的庫塔巴隆、納亞巴拉兩處難民營,導致緬孟兩國連年關係緊張。一些史籍記載,羅興亞聚集的若開邦,其先民來自印度中天竺的摩伽陀國,曾於四世紀創建若開王國。這個王國統治一千三百多年,後來於一七八五年曾被緬甸雍籍牙王朝所征服,一八二六年又遭英國侵佔。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六一年,羅興亞穆斯林與當地佛教徒多次發生衝突,最後遭緬甸政府武力鎮壓。

羅興亞問題的由來

羅興亞穆斯林一九七八年揭竿而起,組織一支武裝部隊,以若開邦的貌奪和布帝洞等地建立根據地,對抗仰光中央。一九九一年,緬甸政府大舉攻剿,遂使該部武裝和大量穆斯林難民逃往孟加拉。「羅興亞穆斯林團結陣線」隨即在回教國家資援下成立,以孟加拉為基地,繼續展開對抗緬政府鬥爭。羅興亞人多為彪形大漢,驃勇善戰,曾在英國對緬實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歲月充當對抗緬軍的「洋槍子」,令緬甸政府懷恨而對羅興亞後裔報復。受盡欺凌的羅興亞族,個個胸懷「復國」意識。二零零四年四月,三名帶著刀斧的緬甸羅興亞男子衝入吉隆坡的緬甸大使館,攻擊使館人員並投擲燃燒彈焚燒使館建築物。此外,有相當部分的羅興亞知識分子是仍被軟禁的緬甸民運領袖昂山素姬的死忠支持者,被當局打上「顛覆分子」的政治烙印。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w&Path=3134893291/07aw1.cf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