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印度林业

印度林业
http://www.cnwood.org/worldwood 2002-12-30

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面积297.47万km2。1997年人口9.6亿。有印度斯坦、泰鲁固、孟加拉等几十个民族。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印度三面临海,海岸线长约6 000km。北部高山区海拔大多在5 500m 以上,中部为平原,西部主要为印度沙漠,南部为高原区。恒河全长2 700km。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还有部分地区属山地气候、亚热带草原气候及沙漠和热带雨林气候。印度年均气温为24~27℃,热量丰富,降水虽多但不够稳定。年降水量各地差别很大,为200~4 000mm不等。约80%的降水集中在6~9月,而且不同年份,季风雨的开始期和降水量差异很大。这种不稳定性使印度常常受到洪涝,特别是干旱的威胁,严重的干旱平均每5年发生1次。

  印度为传统的农业国家,现代工业具有相当规模,高技术研究较为先进。农业是经济基础部门,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棉花、黄麻、甘蔗、茶叶等。畜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主要有采矿、纺织、钢铁、电力、化工、黄麻及茶叶等部门。1990~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6%。199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40美元。

  (一)森林资源
  根据1995年印度森林清查数据,全国森林面积为6 396万hm2(以1991~1993年的卫星图像为基础),森林覆盖率为19.45%。其中,密林约3 858万hm2(林冠密度40%以上),疏林约2 493万hm2(林冠密度10%~40%)、红树林约45.33万hm2。但由于人类及牲畜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密林的林冠密度也正在持续下降。

  印度的森林分布很不均匀,大多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喜马拉雅和希瓦拉克地区、中部地区、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高止山脉东西两侧及沿海地带。特别是安达曼群岛森林覆盖率高达89%。从行政区划看,全国50%以上的森林分布在中央邦、阿鲁纳恰尔邦、安德拉邦、奥里萨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

  森林按立地环境可划分为16种类型。其中主要的森林类型及其面积所占比重为:热带湿润常绿林占8%,热带半常绿林占4.1%,热带湿润落叶林占37%,热带干旱落叶林占28.6%,亚热带松林占6.6%,湿润温带林占6.9%,亚高山和高山林占2.8%。

  按功能划分:防护林约1 000万hm2,主要用于流域保护和生态脆弱区的水土保持;生产林约1 500万hm2,主要是满足工业、铁路和国防对林产品的需求;社区林约2 400万hm2,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尤其是部族和乡村贫民的需求;另外还有大约1 500万hm2森林被划为保护区,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印度几乎所有的森林都属于政府,只有很少一部分林地归私人所有。

  (二)林业政策

  1.社会林业
  印度是开展社会林业最早的几个国家之一,自1973年正式执行社会林业计划以来,社会林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社会林业,将其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印度各级林业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社会林业管理部门,负责贯彻执行有关的社会林业方针政策;协调林业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并监督实施过程。同时,印度极为重视引进外资开展社会林业,世界银行、国际开发署、英国海外发展署等机构均为印度社会林业的开展提供了大量资助。

  联合森林经营是印度最重要的社会林业形式,已成为印度森林经营的一大特点,其联合经营方案在森林经营参与法方面也居世界领先地位。联合森林经营是指通过政府林业部门与当地村社签订协议,让当地村民参与国有林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分享森林收益的一种联合经营方式。自1990年印度林业立法确定该机制以来,全国26个邦已有17个邦通过政府立法,宣布采用联合森林经营方式管理国有林。同时,印度还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联合森林经营网络,负责相关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但目前,联合森林经营仍处在发展过程中,要使其成为开发森林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管理森林资源能力的有效途径,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联合森林经营机制是基于行政决策,缺少法律依据;对一些概念问题没有严格的定义;缺乏科学的经营技术和合理、有序的管理制度。

  在保护区内,虽然禁止实施联合森林经营,但近年来引入了生态开发这一社会林业形式。生态开发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保护区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有益于当地居民的开发活动,如保护区外薪材和饲料的培育、牲畜疫苗接种、人才培训、在保护区外为牲畜和动物提供饮用水等,使当地居民的利益与保护区的利益相结合,以减轻当地居民与保护区之间的冲突。这些开发活动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生态开发不仅有利于减轻当地居民的贫困,也有利于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2.林业行动计划
  1988年的国家林业政策是印度林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政策强调森林保护、可持续利用和人民的参与,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环境稳定性和维持生态平衡。

  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印度开始制定和实施以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林业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改善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来提高林业和森林资源在维持生态稳定和促进人类发展方面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保护现有资源;提高森林生产力;降低包括薪材、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在内的森林资源总体需求量;强化政策和制度框架;扩大森林面积。其特点是,强调天然林可持续经营中人民的参与、林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求协调发展与保护的方式、非木材林产品的开发及退化林区的开发和恢复。

  为实现《国家林业行动计划》所确定的目标,今后的主要措施是:①高效地保护、恢复、开发和管理国家森林资源,遏止退化,使其作为可更新的国家财产,满足当今和未来人们对林产品及森林服务的需求;②通过恢复生态平衡和建立全国保护区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基本生态过程并改善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③推动林产品的高效无废料采伐、加工和利用,以获得不断增加的净收益和投资回报,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并增加出口额;④通过减轻贫困、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和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支持农业和乡村发展,为人民提供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收益;⑤在质和量两方面促进林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大力扶持定向培育森林及林产品的研究,并建立林业新技术、新信息和新知识的高效传播系统;⑥与国际机构和林业的相关部门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⑦建立国家森林资源状况的现代化评价系统,并使之制度化,以便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阶段性成果。

  3.林业五年计划

  印度制定有《国家林业五年计划》,为林业发展提供了综合而全面的计划体系。以往各五年计划的重点是:第1和第2个五年计划--恢复退化森林、引进经济树种、清查和划分森林资源;第3和第4个五年计划--营造速生丰产林、研制科学评价方法和建立现代化采伐作业体系;第5和第6个五年计划--开展社会林业、经营薪炭林,以挽救天然林;第7个五年计划--保护森林、大规模造林和流域治理;第8个五年计划(1992~1997)--生物和基因多样性保护、流域治理和通过联合森林经营框架促进人民的参与。

  目前,印度的林业政策强调3个目标:可持续性、效率和人民的参与。其特点是:①从政府制定和执行全国统一的林业政策转向鼓励各方,特别是乡村社区,参与制定和执行林业政策,使林业发展与乡村发展相结合;②从制定孤立的林业政策转向制定同其他部门相互联结又相互作用的协同政策,使林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③将森林管理从追求木材的持续产量转向可持续森林经营,从而全面发挥森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④使国家林业政策与国际间的利益相协调,以寻求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林业组织机构及管理体制

  环境与森林部是林业的最高行政机构,它下设21个机构,分别负责林业政策的制定,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测,与政府其他部门和国际机构的合作,林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污染防治,林业研究、教育和培训,以及向邦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部门提供财政与技术支持。各邦也都设有各自的林业管理部门,负责贯彻国家的各项林业政策,执行各种林业计划。

  (四)人工造林与森林保护

  1.人工造林

  印度现有适合于发展乡村林业的荒地1.3亿hm2,其中包括严重衰退不宜种植农作物的私有土地3 000万hm2,国有土地8 000万hm2,以及其他部门所属的荒地。印度森林的过量采伐现象非常严重,每年薪材和用材的消耗是允许产材量的5倍。因此,为满足木材需求,每年必须种植5亿株苗木。

  1988年新的国家林业政策确定了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的目标,同时强调发展荒山农户造林。目前,许多邦政府正以各种社会福利计划的名义,把大量的国有荒地长期租给农民或合作组织用于种植林木。1986年印度成立了林木培育者合作社联盟(NTGCG),它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私人公司,其任务是组织农民开展造林。现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中央邦、奥里萨邦、卡纳塔克邦、拉贾斯坦邦及北方邦都设置了林木培育者合作社联盟机构。到1996年,印度林木培育者合作社联盟在6个邦共组织了401个合作社,吸收社员近3.5万名,在邦政府租给的荒地上植树800多万株,在私有荒地上植树240万株。为鼓励私人造林,林木培育者合作社联盟还通过国内、国际赞助机构,对符合一定要求的荒地造林者给予约1.5万美元的一次性资助。
  目前,印度每年造林约100万~150万hm2。要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的目标,在不毁林的条件下,20年内每年必须造林300万hm2。

  1951~1997年,印度政府共营造了2 178万hm2的森林,总投资达688.428亿卢比(相当于19亿美元)。其中1992~1997年,约造林382万hm2,平均每年造林约76.4万hm2。

  近年来,印度虽然加快了造林步伐,并鼓励农户造林,但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全国人工造林速度仍然非常缓慢。因此,很难在适当的期限内实现1988年林业政策所提出的森林覆率达33%的目标。

  2.森林保护

  (1)保护区建设:
  印度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估计,植物种类有4.5万种以上,约占世界植物种类的7%,其中包括开花植物1.6万种(约30%为特有种)、裸子植物64种、苔藓植物2 843种、蕨类植物1 012种、地衣1 940种、藻类1.25万种和真菌2.3万种;动物种类约有8.1万种,约占世界6.4%,其中哺乳动物372种、鸟类1 228种、爬行动物428种、两栖动物204种、鱼类2 546种、软体动物5 000种和昆虫5.7万种。同时,印度也是世界12个栽培植物起源国之一,全国各地的野生作物约几百种。

  但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印度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是薪炭材和饲料的大量利用、林地的挪用及森林过度采伐等。目前,印度有27种哺乳动物和800多种植物正濒临灭绝。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和牲畜日益增加,自然资源承受的压力日趋沉重,导致一些地区的自然更新能力下降。另外,由于栖息地改变、偷猎、非法动植物贸易及基因资源的破坏,一些物种及其栖息地也已陷于危险的境地。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以及广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印度于1952年成立了野生动物委员会,并陆续制定出一系列法规及相关政策。1927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1980年的《森林保护法》和1986年的《环境保护法》是重要的中央立法。1992年还制定了《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策略和政策》,《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也正在筹备之中。目前,印度正在修订《野生动物法》,以帮助建立另外两类保护区:一类是保存地,它建立在政府所有的林地上,不像国家公园和禁猎区那样对人类活动和资源使用严加限制;另一类是社区保留地,在征得社区或个人志愿者的同意后,可建立在社区林地或私有土地上,它将为社区或私人的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另外,《野生动物法修正案》还规定,主要保护区要建立管理咨询委员会,以确保当地社团能够参与保护区的管理。

  目前,印度已建立了庞大的保护区网络。保护区范围扩大到包括83个国家公园和447个禁猎区,覆盖面积达1 300多万hm2,约占国土面积4.5%,占森林面积的20%。

  除保护区网络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另一个优先发展领域是湿地、珊瑚礁和红树林的保护。目前,国家委员会已确定了21个湿地、15个红树林和4个珊瑚礁区用于保护和科学研究,并启动了一些特殊的就地保护项目,例如老虎、大象和犀牛保护项目。同时,也正在制定针对保护区外鲜为人知的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计划。国家还通过动物园、植物园和国家动植物基因资源处等形式促进物种的迁(异)地保护。

  由于保护区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人们如此依赖森林资源以至于可封闭起来作为保护区的区域十分有限,因此,有关保护区的社会可持续性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今后,在森林保护工作中,人民的参与、利益分享、能力建设和技术开发等将会受到特别的关注。

  (2)森林防火:

  印度森林调查局1997年8月发表的报告认为,森林火灾是影响森林更新并导致森林衰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全国森林面积的54.7%受到火灾的影响,其中9.2%的森林经常发生火灾。引起林火的原因大多是为了促发新草、采集蜂蜜等林副产品而故意纵火。森林火灾会影响森林的天然更新。在印度各种类型森林中,湿润落叶林受火灾影响最为严重,其受火灾影响的面积占68.6%,其中65%没有天然更新。
  最近,印度政府已意识到控制森林火灾的重要性,并启动了《现代森林火灾控制方法》的计划,以支持林区的火灾控制和管理。

  (五)林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

  1.木材生产

  印度木材消耗量很大,超过了允许产材量的5倍,因此,造成森林严重过伐。1996年薪材和木炭的产量为27 935万m3,工业原木产量为2 498.9万m3,锯材1 746万m3。

  据预测,到2015年,印度工业材需求量将由2000年的5 046万m3增加到13 698万m3,提高了1.3倍。其中锯材、纸浆材、板材和原木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5 497万m3、4 109万m3、2 555万m3和1 535万m3。目前,天然林的采伐量已明显下降。未来的木材供应将主要依靠发展人工林来满足。

  2.薪材生产

  在印度,薪材、农业废弃物和动物粪便是主要的生物质能源。乡村能源消费量的90%~95%是生物燃料,城市大约43%的能源也需要生物燃料来满足。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左右是薪材和木炭。1996年薪材和木炭的国内消费量为27 934.3万m3,生产量已达到27 935万m3。

  根据1996年有关薪材供需状况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和薪材消费量日益增加,印度对薪材的需求正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长。目前,由于薪材的日益短缺和其价格日益提高,在印度已形成了一个专门从事薪材采集、运输和销售的特殊行业。随着薪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森林资源承受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同时,这也将进一步加剧森林资源的退化。

  3.非木材林产品生产

  印度的非木材林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其种类有:①可食用植物;②脂肪油,包括可食用油和非食用油;③提取物,如树胶、松脂、树胶树脂、人造黄油树脂和种胶等;④药材、香料和杀虫剂;⑤鞣料和染料;⑥纤维和木棉;⑦竹藤;⑧其他非木材林产品,如饲料、底板、包装材料、肥皂果、念珠等;以及蜂蜜、蜂蜡、丝、紫胶、象牙、角、兽皮等。

  在印度,非木材林产品不仅是当地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林区居民生活用品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以及饥荒季节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林产品生产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印度有些地区非木材林产品生产水平很高,如安德拉邦、中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里萨邦和东北7邦,估计这些地区每年的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其中大多数是妇女。林业部门从非木材林产品生产中获取的收益也稳步提高,据估计,目前非木材林产品收入已占国家林业总收入的40%左右。

  尽管非木材林产品是当地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来源,同时还是林业部门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但其开发并未得到规划者和决策者的足够重视。目前,印度非木材林产品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扭转非木材林产品资源日益退化的现状,并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政府应充分重视非木材林产品的储存、可持续的科学收获方式、市场开发、分级、附加值和产品标准化等问题。如果以可持续的方式收获非木材林产品而不损害林木,将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在未来几年中,一些鲜为人知的非木材林产品因其在贸易和医药方面的重要价值将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4.木材加工

  印度的木材加工企业数量相当大,而且大多数属私人所有。每年用于木材加工业的原料消费量估计为2 400万~3 000万m3。产品包括锯材、单板、胶合板、纸浆、纸产品、镶木地板、屋顶板、木制玩具、体育用品、船只、手推车、乐器和铅笔等。目前,受原材料的限制,尽管木材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主要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状况并没有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1)制材:

  印度几乎90%的制材厂规模很小,生产能力和转化效率很低。1996年生产锯材1 746万m3,国内消费1 745万m3。生产的锯材主要用于建筑(28%)、箱材(18%)、细木工制品(27%)、家具(11%)、枕木(8%)及其他(8%)。目前,大约470家制材厂采用空气干燥,仅有7%的制材厂是窑内烘干。有118家拥有压力浸渗设备。进行保存处理的锯材仅占总量的0.4%。

  (2)人造板:
  印度主要生产3种类型的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有大中型胶合板厂61家,刨花板厂11家,硬板厂3家和中密度纤维板厂11家,根据人造板工业的生产能力,木材需求量为240万m3,预计到2010年,木材需求量将增加到1 000万m3。目前,由于原材料供应紧张、利用率低(胶合板为50%,装饰性单板为41%,刨花板为41.5%,而纤维板为60%),1996年人造板生产量仅为34.8万m3。

  (3)制浆造纸:
  印度纸产品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但人均纸张消费量仅为4kg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消费量45.6kg的水平,也是亚太地区消费量最少的国家。
  印度现有造纸厂380家,大多规模较小。年生产量约260万t,主要生产纸浆(包括人造纤维纸浆)和不同级别的纸张(如新闻纸、书写纸、打印纸和牛皮纸等)。大型造纸厂以木材和竹子为原料,小型工厂以稻草、废纸等为原料。目前,造纸工业因原料短缺而陷入困境,与纸产品需求的增长很不适应。为了促进造纸业的发展,国家正考虑采取区域经济合作、技术改造、与工业人工林相结合等措施解决原料来源问题。最近,造纸业已制定出新的发展规划,预测到2010年,造纸业消费的纤维资源将达到993万t,其中包括木浆218万t、非木材纸浆307万t和再利用纤维407万t。

  5.林产品贸易

  长久以来,印度采取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方式来保护国内工业,森工企业也不例外。政府通常以长期合同的形式,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大型森工企业供应原材料。虽然1988年的国家林业政策建议停止向森工企业供应原材料,但旧的制度仍在执行。为了弥补森工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不足,考虑到木材的禁伐,政府已放宽了对木材进口的限制,放松了贸易壁垒,例如原木和木片的进口关税分别由高于100%的税率下调到5%和10%。

  由于政府采取了鼓励进口,限制出口的贸易政策,林产品的进口明显增加,进口额已由1985年的1.95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2.77亿美元。1996年进口的主要林产品为原木33.6万m3,人造板34.8万m3,纸浆26.5万t,纸和纸板35万t;出口的林产品有原木2.3万m3,锯材2.7万m3,人造板2万m3,纸浆0.3万t,纸和纸板0.6万t。

  与木材等林产品出口相比,非木材林产品的出口更为重要。印度靠出口家具、木雕、手工艺品、竹藤制品、调味品、药材、香料等换取大部分外汇,如印度的药材相关贸易估计每年约55亿卢比。

  (六)林业科研与教育

  印度拥有独一无二和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为林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印度政府非常重视林业科学研究,1988年的国家林业政策给林业研究以高度优先权。印度的林业研究历史悠久,是发展中国家林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尤其在卫星遥感技术的开发应用、流域治理、保护区系统和社会林业等方面。

  印度最早的林业研究机构是成立于1906年的林业研究所,1986年在林业研究的鼎盛时期,升级为印度林业研究与教育委员会(ICFRE),主席为森林与环境部部长。该委员会是印度林业科学研究的主要机构,其职能是:资助、促进和协调林业研究、教育和应用;建立国家林业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并提供咨询服务;宣传林业计划。

  目前,印度林业研究与教育委员会下属的研究机构包括8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中心,它们是:森林研究所(FRI)、热带森林研究所(TFRI)、干旱森林研究所(AFRI)、温带森林研究所(TFRI)、森林生产力研究所(IFP)、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IWST)、森林遗传与林木繁育研究所(IFGTB)、雨林和湿润落叶林研究所(IRMDFR)和社会林业与生态恢复研究中心(CSFER)。

  印度少数几个邦也建有自己的林业研究所,主要偏重于应用研究。许多国立农业大学也参与林业相关研究。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则负责有关野生动物的研究和教育。

  以上研究机构进行的大多是学术性研究。以往印度林业研究与教育委员会、各邦的林业研究所和国立农业大学之间的研究联系很少,并且大多数研究成果未能推广应用。目前,这些研究机构正通过以需求为基础的研究来加强彼此的联系,同时吸收林业研究人员参与研究项目的定题决策,一些特殊的研究任务还与私人部门合作进行。

  目前,林业研究的优先领域是:

  (1)森林生产力研究 即通过树种选择、遗传改良、繁育和营养技术,以及生物肥料、生物防治等措施提高森林生产力。
  (2)森林经营研究 包括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经营、参与性管理及天然林恢复、流域治理和人工林经营、新型农用林模式的开发等。
  (3)森林利用研究 主要是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的合理利用。
  (4)技术推广系统的开发 目前,印度正致力于通过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乡村社区的密切合作来开发、转让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在这些领域中,各邦也可根据各自条件确定优先领域。但是有关市场和社会学的研究完全被忽视,将来应给予足够重视。

  另外,印度政府还积极依靠民间科技力量开展林业扶贫和科研工作,提倡生产、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例如印度农业工业基金会(BAIF)是印度著名的民间科技扶贫组织,它不仅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学家队伍和先进的科学实验设备,还拥有一大批示范基地和一支自己培养起来的农民技术员队伍。目前,在全国已建立了12个综合试验基地,50个实验站,还建起了培训中心和林产品加工试验厂。他们根据当地农民的急需来确定试验课题和科技服务对象,并把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学家的科学知识和农民的智慧结合起来,科研项目都属于应用性和开发性的技术研究。同时,他们还往往采取农业、林业、牧业、工业、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治理的方法,使各个学科的专家一起工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BAIF的经费来源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些林业项目、私人公司的赞助、国际援助组织的资助及自身的科技实体。

  林业教育方面,印度国立农业大学和5所综合大学都开设了林业课程,1991年政府授权Deemed大学开设林业和环境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后课程。目前,Deemed大学正致力于建立林业培训机构与大学间的联系,吸引高素质和富有经验的教师,制定有关课程,以满足林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七)主要林业问题与对策

  1.主要林业问题
  印度林业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4个方面:资源、资金、制度和技术。
  (1)资源问题:印度国土面积、森林面积和牧场面积分别占世界总面积的2%、1%和0.5%左右,但却养活着占世界16%的人口和15%的牲畜,并且这个数字仍在增大。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森林的压力,导致森林资源的恶化和退化。其中刀耕火种和轮垦对森林的威胁最大。目前实行轮垦的林地面积已超过1 000万hm2,轮垦期已缩短至5年甚至2年以内。印度牲畜饲养量高达4.5亿头,饲料严重短缺,轮牧难以遏制。虽然禁止在保护区内放牧,但67%的国家公园和83%的鸟兽禁猎区均有放牧发生。此外,林地侵占也十分严重。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印度每年毁林面积达2.5万hm2。

  (2)资金问题:其焦点是投入不足和分配不合理。一方面,每年投向林业科研的经费还不到林产品消费总额的0.01%;另一方面,由于对社会林业的重视使得70%~80%的林业投资用于发展社会林业,而天然林几乎被忽视,导致生物多样性和非木材林产品的损失。

  (3)制度问题:印度的林业制度承袭了殖民地时期林业管理的模式,形成了中央集权和官僚主义作风,不能及时协调来自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冲突。森林经营虽然实施了联合森林经营等管理机制,但还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林业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在规划和计划方面,尤其是林业各领域的最新进展方面,对林业官员的能力培训不够。同时,由于不切合实际,一些林业法规也常常起到抑制林业发展的作用。

  (4)技术问题:林业研究总体上落后于农业研究,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一样。目前,印度缺乏用于林业项目规划和监测的数据和信息收集系统。目前,印度的林业需要实现两大战略转变:一是由单一造林、护林向林分和人工林经营转变;二是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重视发展、投资和唤起公众意识。

  2.林业对策
  20世纪80年代早期,印度许多地区接受国际捐助,启动了社会林业项目,通过实施联合森林经营,促进了森林资源管理中人民的参与,拓宽了解决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各种冲突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森林的压力。今后,联合森林经营的机制将同时强调技术合理性、环境和谐性、商业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其最终目的也将定位于人民的利益之上。

  针对制度和技术问题,今后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进一步强化立法和行政手段,促进国家机构间的密切合作;在国家和邦一级建立永久性的数据收集和信息支持系统,以便为林业项目的规划和监测提供信息;建立一支由林木育种、苗木生产、森林培育、生物多样性、基因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专业的专家组成的骨干队伍,为高度专业化的林业提供新的技能。

  (八)林业展望

  1.林产品供需预测
  目前,印度人口增长已超过了环境资源的承受水平。预计到2011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1.5亿,而且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将是乡村,大约27.5%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Srinivas,1996),这些贫困人口将依赖森林维持生存。

  人们普遍认为,今后受到严格保护的小部分森林将能够满足生物多样性的需求,而大部分森林将在经济干预下用于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据预测,理想情况下大约有5万hm2的农业用地可用于种植林木,但这需要适用的技术、可行的指导方针、准确的市场预测和林业部门所提供的促使农民转向林木种植的条件。

  1995年森林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今后有采伐潜力的森林面积为2 897万hm2,每年允许采伐量为每公顷2m3,全国森林潜在的工业材生产量约为每年5 900万m3。随着森林经营的改进,满足当前的工业材需求还是可以实现的。

  2.林业展望
  印度未来的林业强调天然林保护,21世纪人工林将成为所有木本原材料的重要来源。因此,发展人工林,努力提高森林生产力,成为印度林业重要的发展目标。如果将来人工林每年每公顷的生产力能够从目前的4m3提高到10m3,那么,人工林年生产量将达到5亿m3,一部分薪材、饲料和木材的生产将从公有部门转向由私人承担,林业经营对象也将从天然林转向人工林。如果毁林和森林退化现象得到遏制,同时每年造林100万hm2,那么到2010年,天然林面积将达到5 000万hm2;保护区面积达1 500万hm2;人工林面积达4 000万hm2;农用林和庭院林面积达800~1 000hm2;具有生产潜力的林地面积达3 000万hm2。

  因此,如果继续执行可持续发展方案,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继续营造新型人工林,印度将有能力解决目前的危机,走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http://www.cnwood.org/worldwood/details.asp?Id=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